谈化学课堂的导入法
2011-12-31林立强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作者以几种常用导入方法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化学课堂导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学课堂;导入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一、引言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作者结合平时在听同行们的化学课和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实际中的教学体会,浅谈五种常用的生动化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二、化学课堂的导入五法
1.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法
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支兴奋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精彩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例如在绪言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在第一堂课仅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那什么是化学呢?”学生会感到很突然,即使有点兴趣,都是因为你对他们来说是一位新老师,而不是由于对新学科的接触产生了兴趣。而如果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取一张白纸贴在黑板中央,用棉签蘸取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化学”两字,然后喷射无色酚酞试液。当白纸上变魔术般地出现两个红色的“化学”字时,学生立即感受了化学的神奇,激发了其好奇心和探究化学的欲望。这时,教师再补充一句,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化学。这样的引入新课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2. 使用具体直观的实物法
在课堂上用具体直观的实物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以及做活性炭吸附红墨水中红色素的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自制的教具,即教材第58页的简易净水器,并使用它完成相关实验。又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内容时,我们都可以到玻璃加工店里借来玻璃刀,带上干电池等,让学生一边观察这些实物一边学习,直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3. 演示趣味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通过演示一些趣味性较浓的实验来引入化学新课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常会演示空中玻璃片不会往下掉的趣味实验。该实验是这样的:用集气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用玻璃片盖住,上课时向集气瓶内注入少量的水(水的体积不要超过集气瓶容积的1/8),用一个手指压住玻璃片后将集气瓶轻轻振荡几下,再把集气瓶倒置过来,将手指移开,学生会很惊讶地发现玻璃片会和集气瓶口紧紧地贴在一起,久久不往下掉。同学们马上开始议论起来,很想弄清这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地问学生:“玻璃片为什么不会往下掉呢?”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学习。实践证明,用此实验比教材中用较软的塑料瓶来做还具有现象更明显、使用二氧化碳的量少等优点。
4. 观看动画、漫画法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喜欢观看动画片,所以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动画、漫画中的图片等,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这样可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比如,在学习“元素”一课题时,我把元素符号的意义的学习制作成了如下两位小朋友对话的课件:
“小林,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元素符号O表示什么。”
“你忘了,刚才不是讲是氧元素吗?”
“我怎么这么糊涂,除表示氧元素外,还有其他意义吗?”
“有,你看,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那你知道这个O还能表示什么吗?”
“我知道,还能表示一个氧原子。”
又如,在复习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周围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时,我把它画成一幅“猪八戒向孙悟空学数字”的漫画来导入:在孙悟空身上写出“N,2N,N2,2N2,H2O,2H2O,Ca2+,2Ca2+”这些化学符号,猪八戒谦虚地从孙悟空那里学习这些化学符号周围“2”的不同意义。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热情非常高,有些同学还想上讲台扮演一下,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漫画、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教学效果非常棒。
5. 朗读古诗、短文法
最近几年,化学中考中有不少以古诗、短文阅读的形式出现的试题,这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教学实际中,有些化学教学内容也可先让某一个同学或全班读一首古诗、一篇短文后,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比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先让全班同学齐背李白的那首熟悉诗——《望庐山瀑布》,然后问学生,从化学的角度看,是什么物质飞流直下三千尺,形成了如此壮观的景象,从而非常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同时也正好与教材中第45页所画的瀑布图片联系起来了。又如在学习“离子”一课题时,为了引入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学习内容,我叫了一位女生富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样一遍题为“漫游原子世界”的短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点点空间,里面却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地吸引。”学生通过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活动,能把注意力锁住,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也更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结语
总之,生动的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多样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其积极思维,以提高教学效率。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