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大
2011-12-31李红涛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最怕写作文,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也是作文教学。作者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感悟,提出写作文要先从“做人”开始,做人首先要大气,作文方能大气,并总结出要培养学生的“三种心态”,即必胜的心态、容纳整个宇宙的心态、思维方法别具一格的心态。
关键词:培养;大气心态;写作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较困难,造成了生源素质普遍比普高的低。这些“学困生”有的从小学便“营养不良”,甚至连汉语拼音也拼不对,字也写不好,至于组词、写句子、写作文可想而知。因此学生最怕写作文。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有80%左右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即使感兴趣的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很吃力,写出的文章也更难见诸报端。另外,有大约10%的学生根本就不交作文,还有不少学生为了应付作文,便实行全部的“拿来主义”,抄完便交给老师,而老师对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在作文课堂上,老师把作文材料和话题交给学生然后按自己的意思指导一遍,随后,就强迫学生写出规定的字数。因此,学生叫苦不迭。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写作文要先从“做人”开始,做人首先要大气,作文方能大气,要从培养学生“三种心态”入手。
二、做“大气”人从培养三种心态开始
1. 培养必胜的心态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种必胜的信念,要让学生从心理上不要惧怕写作。我经常对学生讲:“作文是什么?是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是你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是作文。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手写我口’!”同时,我们刚一开始就不要逼着学生写多少字,而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定,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会从开始就陷入惧怕写作的泥沼。
当然,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目的的。我们的老师应当注意引导,做一个宏观调控者,建立写作规章制度,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2. 培养容纳整个宇宙的心态
“文如其人。”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品质影响着其文章水平的高低。相对来说,心胸宽广、博大无私的人就会写出高人一筹的文章,而狭隘自私、格调低下的人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大家者,他们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和一般人不同。屈原忧国忧民,吟出永载青史的《离骚》;杜甫博大无私,写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鲁迅爱憎分明,才会“怒向刀丛觅小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才会有“指点江山”的文字。所以,要想学写作文必先学会做人。
我们经常说文章的立意要深,观点要新,也就是说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写出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文章。因此,毛志成曾经发表文章说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必须注意三大:眼大、心大、手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具有这种心态才会写出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和人生哲理的大气文章。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像作家写的那样“大气”文章,其实,他们也写不出那样的文章,只是培养了学生的容纳整个宇宙的心态,他们就会在写作时很自然地把主题思想触及到对社会、人生乃至全人类命运的思考。
怎样培养学生“眼大、心大、手大”的精神状态呢?我经常对学生说:“你就是宇宙的一个庞然大物,闭上眼睛,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万物苍生都在你的心中,你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学生写作时就会有一种包容四海、浮想联翩的心态,就会用眼光和心灵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就会“以小见大”地写出立意深、观点新的文章来。
3. 培养思维方法别具一格的心态
中等职业学校中,许多学生写出的文字索然无味,除了文字功底差外,还由于我们没有注重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及形象思维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第三种心态,即思维方法要和常人不一样的心态,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思考问题。比如,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长城边有一棵大树,一个木匠,一个商人和一个作家都看到了,他们想的内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说:“木匠只是考虑能做几张桌子或几把椅子;商人只是考虑这棵树有几方,能卖多少钱;而作家则完全不一样,他会大发感慨,哎呀!好一棵参天大树,你是否为孟姜女哭长城而流过泪,你是否为吴三桂的倒戈一击而惋惜过……我们中学生要像作家一样审视周围的万事万物。”时间长了,在学生的心中,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充满着生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们能和桌子交流,能和钢笔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思维方法就会别具一格,他们笔端流露出的文字自然就很形象,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毛志成.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6).
[2]褚兴中.运用新思维,优化中学生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2002(11).
(新密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