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

2011-12-31周小军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语文素质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清华大学余文森教授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认知上,从少到多,从朦胧到精通,从不知到知之;(2)在情感上,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学得更多,学得更快乐,学得更轻松。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首先,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针对的教育对象是青年期与少年初期的学生,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欲望,因此作为初级阶段语文教学,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使整个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
   其次,进一步摆脱应试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长期影响。应试教育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直接目的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从某种程度而言有着明显的短期效果,但是从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应试教育即是在教育中偏离社会整体发展和受教育者个人终身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设的一种教育模式。语文素养的提出,是从现代社会对学生未来素质的要求出发,强调学科整合,文理结合,在多学科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运用。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增加的社会,各种知识和信息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加,所以能够有效提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的前提条件,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因此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的要求。而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有效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道德标准,明确的人生理想,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到还给孩子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天地,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互动群体,使孩子们在开放、开心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联系生活,打破传统的教室内教学,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把教学地点搬到野外,搬到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同学们置身于生活中,置身于自然环境下,使学生在感受生活和自然的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坚持以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尤其是阅读和作文能力为主,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语言实践,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 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宇.语文教育学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射阳县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