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1-12-31马尚奎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批文入情,培养审美情操
   高中语文教材是美的文本,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语言美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材中的自然景物经过了作家的审美处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这些“景语”引导学生去感悟“情语”。如在反复吟诵中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美,“采菊东篱下”的恬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美。这些融入作家情感的大自然产生出不同格调的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自然美让人产生情感的愉悦,社会生活之美则让人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杰出人物的情操美,平凡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对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人物形象美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性格美。古今中外的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美的典型人物形象:堂吉诃德、安娜卡列尼娜、贾宝玉、林黛玉、阿Q、祥林嫂等。在教学中应认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欣赏人物的外在美和心灵美。
   二、创设审美氛围,激发审美欲望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审美情境,使教学内容情境化,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增强教材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
   其次,教师形象和人格完美结合的魅力,也会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师工整漂亮的板书,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落落大方、温文尔雅的教态,幽默机智、抑扬顿挫的语言,本身就蕴涵着无尽的美,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使学生如沐春风,受到美的熏陶。
   三、指导美读,诱发审美想象
   “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它是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在朗读中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形成立体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进而获得审美体验。
   四、加强写作,培养审美创造力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要重视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美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写作是创造美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观察美的基础上,通过写作去表现美、创造美。指导学生选取美的内容,确定美的立意,讲究美的结构,提炼美的语言。在品评作文中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育人。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作文不仅要讲究美的形式,更要讲真话,抒真情,在文中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唐河县友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