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1-12-31姚琴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有的孩子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作者认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精心选择设计应用题;(2)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题习惯;(3)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4)进行适当的变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计;培养;自主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做一些计算题不错,但做一些实际问题时思维方法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把握教材内容,精心选择设计应用题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教学中,我们应客观分析教学内容,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编制一些应用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精心选择设计应用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应用题的直观性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因此,低年级的应用题大部分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中、高年级中比较难理解的文字应用题也注意结合线段图出现或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等,通过这些直观手段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家有12个桃子,8个梨,小明家桃子比梨多几个?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用三角形代替梨,先摆出12个圆片和8个三角形,并使它们一一对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桃多,梨少;桃子可以分成这样的两部分:一部分和梨个数一样多,另一部分就是比梨多的,理解从12个桃子中去掉和梨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多的个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通过操作和分析,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关于这种应用题中较大数与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了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 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应用题的人文性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例如,结合学习了“分数的应用”后,我编了下面一题:我校计划向“手拉手”学校捐赠学习用品1 000件,号召发出后,高年级完成计划的3/5,低年级与高年级完成的同样多,超额完成多少件?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应用题的开放性
   应用题应尽可能地体现开放性,一方面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信息可以不足,也可以有冗余,促使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补充、筛选,以获得有效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某些信息所得到的结论要有开放性,只要合理都应得到肯定。
   二、教会学生读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题习惯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就要理解这个问题,阅读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只有读懂文字材料、弄清背景条件和解题目标等,才能获得完整清晰的印象,真正理解这个问题,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和程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简缩问题
   鉴于应用题题目篇幅长,信息容量大,涉及知识点多,已知与未知关系隐蔽等特点,阅读时必须仔细。在阅读时应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已知的数据和一些重要信息,对这些可通过圈画的形式加以注明,这样就可得到一个简缩的问题。
   2. 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点
   在应用题中,有一些关键的数学信息点,抓住了这些数学信息点,就象拿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3. 培养学生善于正确进行转化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但只要善于运用转化,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决难点,讲得往往太多,规范性的要求也提得太多,学生的解题策略仅仅是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虽然能在同类的练习中发挥较好,但一旦遇到新的类型就无从下手。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尽可能精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时间,并做到以下两点:
   1. 允许解答的个性化
   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应用题的分类,这样学生一拿到应用题就生搬硬套,套上一个类型,然后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解答。长此以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淡化应用题的分类,淡化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引导学生只要思维策略有效就正确,并让学生真正体现解题的个性化。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应该是新奇独特、别出心裁、突破常规或几方面兼而有之。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当然,这就要求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自由空间,给学生以较多地选择余地。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通畅,创造才能可能。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地解答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能力。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进行适当的变式
   通过变式教学使学生掌握的不只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能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领会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坚持不懈,我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高邮市菱塘回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