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培养
2011-12-31潘仁凤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抓住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内在联系,才能使知识点落到实处,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一、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内部联系
化学教学是化学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化学思维能力离不开思维品质的训练,而在教学中时时抓住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内在联系,才能使知识点落到实处。
第一,实施思维能力的第一层次要求,对化学知识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系统整理,使之网络化,变无序记忆为有序记忆。
CO2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其性质在初中化学已进行讨论。在高中化学中,又在许多章节中出现(如卤素、碱金属、电解质溶液、盐类水解等)。作为高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就很有必要将它的性质与其他物质及有关理论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第二,分解实际问题,并调用贮存的知识组块,通过迁移、转移和重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八圈图”以及氧化还原等知识的运用,在形成CO2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对知识的调用、重组,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二目标。因此,我们通过CO2作为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某一变化,分析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是如何相互交叉,形成思维能力结构的同时,也针对同样一个化学实际问题,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能力结构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第三,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善于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面对新的背景材料,能克服思维中的定式影响,灵活抓住事物的实质。同时,充分运用数学工具,结合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以及错误思路中解脱出来,及时转向,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注意解题速度和技巧的联系,学会各种联想,克服思维的僵化状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注重化学学科自身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当条件不充分或不显露时,能充分认识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挖掘问题隐含的各种因素,进行纵向思维。对计算机问题的本质以及与各种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分清主次,揭示化学推理的逻辑结构,注意防止思维的表面化和绝对化。
(3)注意不断开拓新的解题思路。运用化学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一个可能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化学问题,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把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得更全面、更精确。
(4)完善独立思考能力。在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和对解题过程的剖析中,进行广泛的、深刻的思考,提倡学生能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或他人的解题过程。同时,对已有的数学推理过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寻常的解题思路。
二、几个有待于处理关键问题
(1)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思维能力结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由于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对象不完全一样,为此,能力结构也有一些微小的变化,如在“物质结构”这一章教学内容中,在整个能力结构的框架中,由于实验能力因素很难展现,因此,实验的能力因素也就很难以体现。在思维能力结构的框架中,也不是墨守成规,要无限拔高,非要达到思维能力的第五层次不可。同样,对某些内容要求,在组织教学中也不一定要从低层次思维开始,可以采取跳跃式,跃过一层次而直接从较高层次开始,但在新课教学中,这一步还是跨越小一点为好。
(2)思维能力结构中,高、低思维层次以及四种品质属性关系。在思维能力的第五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各项思维的基础,而第五层次是一种思维的飞跃,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但是,需要高层次思维的内容,对学生可能不一定是很困难的,而低层次中,要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却也不是一件易事。作为思维品质的四个属性,却是并列的,它无高低之分,它们有区别、有联系,并且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没有思维的整体性就谈不上敏捷性,狭义的、单向的思路是不可能灵活敏捷的,没有敏捷性就谈不上创造性,只有思维灵活敏捷,才能不受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3)以思维能力结构为依据组织教学,是摆脱难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CO2性质的认识过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CO2知识体系是贯穿于整个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中的。同时,在对CO2性质的认识、运用、重组的过程中,又同时体现了对思维品质属性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只有完整地展现思维能力结构,将CO2性质从多方面落实于思维能力结构的交叉点中,才能完整认识CO2的性质,也只有这样,在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过程中,方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对问题及事物的认识才可能是完整、全面的,这正是摆脱难题的途径之一。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