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1-12-31谢罗生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本文即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如果多给一个孩子鼓励,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就有利于激发他的创新动力。因此,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即使是微小的苗头,也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不成熟的创新成果,也需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调动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其次,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安排一些课外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欲望。比如,在讲授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的时候,笔者及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生物学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比如,介绍克隆动物、脑白金体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另外,通过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充分挖掘生物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学习生物学家们严谨认真的求知态度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习他们探索科学的坚强毅力和献身精神,从而充分发挥了生物学发展历史启迪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出一些没有标准统一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创新能力,然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应激励那些具有创新想法的同学,对于一些错误的设想也不要简单的否定,这样就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果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引导他们在相关知识内容上进行创造性想象,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
(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比如,在讲授鱼类体表黏液的作用时,首先让学生用手握住鲫鱼,体会其体表的黏液,然后向学生提问:体表的黏液对于在水中生活的鱼类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观察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开始大胆想象。有的联系到自己难以用手捉到活鱼这一现象,认为黏液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有的学生认为黏液很滑,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励创新想象。比如,在讲授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时,就有学生提问:“人类为什么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呢?”此问一出,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笔者立即评价:“这个问题提得好!”并向学生讲授其中的道理。又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提出:“人能不能也长出贝壳呢?”老师借助这个问题,鼓励学生想到人类借助“贝壳”的实例,如铠甲、头盔、防弹服、潜水服、宇航服等。通过鼓励和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3)开展科技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生学过光合作用后,组织学生参观葡萄园。在参观过程中,设问:葡萄是藤本植物,为了提高挂果率以及方便采摘,采用了搭架栽培。如果是你,你还能设计什么样的方法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当时就有同学提出了采用分层支架、交错排列、立体栽培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光合作用。笔者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的同时,动员他们亲自进行栽培试验。
3. 开展探索研究实践活动,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鱼的外形时,设问:“鱼的各种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首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认识各种鳍。然后讨论:怎么才能知道鱼的各种鳍的功能?在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辩后,剪掉一条鱼的背鳍和臀鳍,第2条剪掉胸鳍和腹鳍,第3条剪掉尾鳍,再观察这3条鱼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最后学生得出“背鳍和臀鳍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和摇摆,并帮助运动”。尾鳍结合肌肉运动可起到稳定身体的作用,能够控制方向,有船舵的作用。同时鱼尾摆动犹如推进器,推动鱼体前进。胸鳍与腹鳍相当于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具有稳定和协助运动的功能。这样,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还能进一步领会到探索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指导学生饲养小动物,养花;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植物种植,采集标本;组织学生制作教具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探究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等。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和创新的愉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长华.浅析生物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12).
[2]袁显广.生物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12).
(金坛市朱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