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12-31周宗丽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一技之长,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才。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计算机已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学科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所以,创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课程在中职院校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形势对计算机课程在创新教育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是作者面临的历史使命。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前提是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要认识到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流利地讲完一节课,而是能够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疑激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构思,设置悬念,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比如,在教学Photoshop系列工具时,可先出示色彩绚丽、构图精美的电脑绘画作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设置疑问“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图案呢?”“你能画出这样的图案吗?”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一部分内容,并且会主动地去学习。还能尽情地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文档效果。
   三、精讲多练,人机交互,提高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得多。所以,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每节课,我仅把大多数学生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不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每次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都是随机辅导,最后,把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总结出来,再次演示、讲解,这样,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思维
   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达到国家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这既是计算机学科本身的任务,同时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存在差异,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因此我们的教学只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去分类要求与指导。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旧的教学方法,克服纯传授知识的倾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新性。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酌情对知识容量进行增减,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而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依托网络,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依托计算机网络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能够促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的形成,能够出现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能学好的风气;(2)通过对课程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能够形成较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体系,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个体的思维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彼此间不断的交流协作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可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成果通过网络同他人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个体或群体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所以校园网络在各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依托网络大大扩展了教师与学生间交流和协作的空间,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中职教育中,要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每一位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玉荣.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民营科
   技,2009(11).
  [2]王锋.教育技术——计算机的教学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
  (南京工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