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
2011-12-31李绍园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重文凭,轻技能”的落后观念在当今社会是普遍存在的,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级学历教育,档次低,进入了职校也体现不了人生价值。为此,“谈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技能操作能力,完善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技能
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现实环境下,我们应如何把“创新”很好地运用到中职教育上,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接轨?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现状看,我认为,中职学校实施创新教育至少应包括教育理念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创新、教育管理要创新三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要创新
首先,坚持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统筹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四类中职学校的管理,完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统筹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好由于部门分头管理、学校布点分散、等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扩大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统筹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提高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所以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考虑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
再次,改变落后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一要重视职业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误区,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二要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的吸引力,加大教育投入经费,改革奖学金制度,优惠毕业生升学与就业政策等。三要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宣传,提高技术人员的社会待遇,对获得技术资格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并在就业、进修、服兵役等方面有优先权。
二、教学方法要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循规蹈矩”,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为基础,以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老师根据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测试项目。测试结束后,由参加表演的学生首先发表看法,然后全班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归纳性总结。角色扮演法的目的是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目的。
2. 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案例的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评论把抽象的理论和呆板教法与实际相结合,使普遍性的理论观点和特殊的事实材料相统一,记忆性的知识学习和操作性的分析思考相统一。所以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动具体的案例,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具有直观性,容易理解。中职学生的现状是基础差,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慢半拍,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也曾用到案例教学法,列举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分组讨论,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而且通过切身的参与讨论学习,所学的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任务驱动法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如在讲主板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了解主板的市场价格,了解不同品牌的性价比等。学生有任务在身,学习起来也兴致勃勃,最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也是比较满意的。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 兴趣小组教学法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小组教学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进行分组,将具有相同兴趣学生分为一组,然后针对各组的不同情况来传授知识技能,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各自内在的潜能,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标。
5. 校企合作教学法
校企合作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企业需要什么人,学校就培养什么人,这样的话,学生学习也就有了目标,学习性也就越高。通过学校和企业长期有效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物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浪费社会资源的有效措施。
总之,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做到,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优势互补,产学合作。
三、教育管理要创新
第一,发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为,统筹规划与协调,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政策;健全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按照《职教法》的有关规定,把职业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对中职全额供养;建立督导制度,通过督导来引导、规范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各方面的行为。
第二,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出现管理多头、统筹困难、资源浪费等现象。为此,建议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强化宏观管理,弱化微观管理,减少行政审批,加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尽快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必须从传统、单一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转变过来,职业教育不再是终身教育,坚持就业与升学教育并举的办学方针,满足学生就业、择业、升学、更新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技能的多种需要。努力完成“三个满意”的追求目标: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第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委派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对专业教师实行进修、自修、培训、实习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总之,创新教育的目的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抓好了,素质教育就体现出成效来,素质教育有了进步,就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所以,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我们的创新步子不能停,切实搞好了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世中,倪业群.教育教学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惠州市博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