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公体课改革与创新
2011-12-31黄正岚孙成仪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关键阶段,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校公体课改革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着手。而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因其健康向上、活力四射、节奏极强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校公体教学的特色。
关键词:高校;公体课;啦啦操项目
高等院校具有与社会生活相衔接的特点,是为社会输送各种人才的主要基地,大部分学生将在这里结束他们的学校生活,并走向社会。目前体育教学的目标、模式、方法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行为是独立的。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它也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迅速演变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及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啦啦操是一项集健身娱乐、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从一开始,它就以一种健康向上、活力四射、团结合作的面貌示人。啦啦操起源于美国,融合了徒手体操、舞蹈、技巧等运动的元素,配上了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表现出了一种青少年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啦啦操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练习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一、高校公体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技术教学和考核的单一
目前公体课教学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严格执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制定都是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考核也主要以规定的素质项目测试和专项动作的质量、成绩来评定。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关键阶段,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基本反映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 课程内容安排欠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对体育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球类、田径以及一般的练习项目,而是要开展多种新兴的项目,如素质拓展、游泳、啦啦操、形体课等多种不同形态、不同要求、不同风格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理论课的安排在学时上,和实际内容上也已经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忽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缺失,会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不知为何进行体育,不利于教学相长,教学互动,影响终身体育的实施。
3. 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都采取了选项学习开设课程的模式,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选择学校所开设的体育项目。然而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师资能力等的条件所限,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不尽如人意。选项课的推广,满足了不同爱好学生的一般需求。但是,由于学校教学场地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差异,在教学中就不能双赢。大部分高校根据学年安排不同选项学生的教学进度,符合了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但是对于部分局限于不得不选的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学校在解决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方面还要加快脚步。
二、结论与建议
1. 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
高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理应涵盖学生的体质状况、心理发挥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能力等。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能够让学生体验体育乐趣的项目。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与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教材体系要加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是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开展场所,啦啦操本身的要求和高校的特点是一致的。要调动观众的情绪,本身就要求表演者充满激情、活力,而且啦啦操讲究集体风貌和团队精神,这对于组织纪律性强又有青春活力的学生来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 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采取了选项学习开设课程的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选择学校所开设的体育项目。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不同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反映了他们的真实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传授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的多样性,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需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不应一味地照搬陈旧,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以致扼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师要运用多种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练习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提高运动水平。啦啦操运动不仅是大学生展示自我魅力和精神面貌的平台,而且是高校展示素质教育水平和独特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啦啦操运动不仅推动了大学校园文化体育运动,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3. 明确教学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完善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行为是独立的。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体育要求对于教学的主导性,学生在教学中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高校体育教学要考虑健康体育和学后体育的实际需要从而实现体育的转型。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自觉从事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教学互动,让学生能自主地获得学习方法,利于自我锻炼。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体课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科学化、多样化、实效化的发展趋势。从今年的调研情况看,很多高校在公体课教学内容改革上,大多采用了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的教学项目,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2]尹方波.论高校公体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2010(11).
(1.江南大学体育学院,2.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