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沉迷网络现状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1-12-31吴新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由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同时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对在校学生构成相当大的身体与心理的危害,同时也影响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校中职生即将进入社会,而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者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及社会负担。本文将以在校中职生沉迷网络者为研究对象,对此类现象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校教育;互联网;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进入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开始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一些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从而引发的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狂、色情癖等网瘾,严重影响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新华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截止2011年3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4.77亿,青少年网民占80%,其中青少年网民中网络成瘾的数量大概占10%左右。
近两年来连续跟踪惠州工业科技学校15个班级共705人,男生482人,女生223人。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访问调查,我们设定了界定沉迷网络的标准为:每天连续上网时间达到两小时,持续达两周即为沉迷网络型;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连续超过1个月为轻度网瘾型;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连续超过3个月即为严重网瘾型。
新生进校后发现有沉迷网络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1%(其中男生占92.4%,女生占7.6%),轻度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5%,严重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2%;在第二学期这个比例增长为8.9%(其中男生占90.%,女生占10%),轻度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6%,严重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3%;在第三学期这个比例为7.6%(其中男生占90.%,女生占10%),轻度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45%,严重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2%;在第四学期这个比例下降到5.2%(其中男生占91.3%,女生占8.7%),轻度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45%,严重网瘾型占总人数的0.15%。
网络成瘾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家庭、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剖析现阶段中职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引导中职生正确使用网络,积极应对中职生沉迷网络已成为家庭和学校一件极为紧迫的事情。
一、网络成瘾的症状
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诸多神经元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会使大脑对上网产生持续的兴奋,其成瘾的病理与吸毒、赌博十分相似,也一样很难戒断。主要症状如下:
1. 对网络形成依赖
连续上网是网络成瘾者主要的心理需要,因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其生物钟的紊乱。一旦无法上网时,会感受到强烈的上网渴求,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烦躁情绪及行为有所好转。
2. 亲虚拟疏现实
网络成瘾者大多数在现实生活的交往中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而在网上社交却游刃有余,对虚拟网络、虚拟社区热情有加,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及周边朋友则显得很冷漠。网络成瘾者多表现为内向型,情绪低落时压抑自己,很少与家人朋友沟通,打开网络后便在网上虚拟空间倾吐和宣泄,从而产生现实社交焦虑。两者的反差形成的心理诱导,必将产生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进而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
3. 意志力薄弱
网民沉迷网络一旦成瘾,就如赌徒与瘾君子般,一般情况下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但只要自己试图断开网络,或者尝试减少上网时间总会失败。经过多次的心理斗争,在尝试之后,开始变得焦躁,不可抑制地想上网,反复发作后,就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上网倾向,原本要坚持控制上网时间的意志力,也最终被网络诱惑力所击败,最后对网络毫无抵御能力。
二、中职生上网沉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在校中职生调查发现,具有沉迷网络倾向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之一,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沟通较少,不愿意参与班集体活动,更不愿意参加运动;表现之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容易走神,大多数时间宁可趴在桌上睡觉,课余时间也是用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表现之三,当聊到网络事件、游戏等网络相关时便口若悬河,精神亢奋,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1. 成长内因
中职生的年龄正是容易被外界缤纷世界所吸引,何况网络中有太多未知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探索兴趣。据网络调查,有网瘾者都浏览过色情网站。在校生的调查中,一年级有5%左右的学生,二年级有12%左右的学生公开承认自己曾浏览过色情网站。在我国性教育明显滞后的情况下,色情网站在学生中间长驱直入,有些学生便终日沉溺于其中,对身心成长造成极大损害。更有甚者为了寻求现实的刺激,不惜铤而走险,踏上犯罪道路。
同时网络上各种极富刺激性的游戏,宣扬血腥、残忍、暴力不健康的网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勾起中职生的好奇心,而幼小心灵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冲击力,结果对学生心理影响将是长久的,有些没能及时纠正将伴随其一生。
2. 成长外因
在调查过程中的家庭背景一项中,从收回问卷调查及班主任电话回访得出的数据,在校中职生中沉迷网络的有52%左右是家庭不和睦,有33%左右是家庭离异,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学生沉迷网络的非常重要的外因之一。
每所学校周边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各种地下网吧,这种黑网吧就是学生沉迷网络的外因之二。最近几年国家对网吧控制比较严,对上网人员检查也比较严,未成年学生相对难混进正规网吧。但学校周边的地下网吧,却犹如菜地野草,一不留神就长出不少,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老板态度极好,造成学生晚上不睡觉翻院墙出去上网,而网吧老板只管赚钱,丝毫不考虑是否是未成年人。
在现行中学教育体制下,学生负担过重,大考小考,容易造成学生精神长期紧张,学校教育压力是学生沉迷网络的外因之三。学生身体及心理的成长需要相对宽松环境,当学生不堪重负便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通过上网进行娱乐或寻找刺激,寻找安慰或者证明自己。
三、中职生网络沉迷的应对措施
1. 建设多元校园文化
每个学期,学校都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向现实的集体活动,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吸引学生参与,减轻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逐步改善内向性格,慢慢融入集体大家庭,感受伙伴、朋友的友爱之情,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我们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第三学期开始网瘾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到第四学期就有了明显变化。
2. 加强心理辅导的介入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辅导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重点关注有网络沉迷及各种心理问题学生。当发现班级有类似上课经常睡觉,甚至翻院墙去上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情况严重的需要家庭配合进行相关心理干预。
在2008级计算机班新生中有一学生原本小学成绩非常出众,初中因父母离异,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初三没毕业就转读中职。来到学校后前一周表现相对正常,第二周开始上网时间就逐渐延长,以致在第一学期就有一个月时间,经常省下早餐和晚餐的生活费,晚修过后就翻院墙溜出去上网,回校后班主任教育几次都不能克服。当面答应不再去上网,到了晚上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翻墙出去,家里父母也都知道该生迷上网络,也显得无能为力。最后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同时与家长的多次沟通联系,一个多月后,该同学基本能将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周十小时内。后陆续经过班主任及心理咨询师的跟踪辅导,一年后基本解除网瘾,学习成绩也在班级名列前茅,最后毕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道路。
3. 开展网络课程的研发
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知识的各种培训,加强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发,加强中职生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系统学习,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将网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网络的真正乐趣和作用,从而合理地利用网络。
4. 创建学校多维评价体系
如果在校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学生在单一评价体系中遇到压力,往往容易因束手无策而转向网络,通过网络上游戏、黄色网页等寻找心理平衡。中职学校相对基础教育有先天优势,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养成,所以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多种评价机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辅助作用。
5.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
黑网吧所在一般都比较隐蔽,大多隐藏在周边居民区内,通常只向熟悉人开放。要加强对网吧等上网场所的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发现周边的黑网吧,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还学生一个清静的校园周边环境。
6. 加强与家长沟通,建议创建温馨家庭氛围
应对网瘾学生,学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学校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建议学生家长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研究表明,家庭缺少幸福感的中职生最容易沉迷网络。父母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实在因感情破裂的家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要一味期望太高,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理解与接纳,以缓解及消除其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陶宏开.回来吧,孩子——预防与戒除网瘾指南[M].北京: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6.
[2]龚银清,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J].中国
学校卫生,2005(26).
[3]郑思明,等.中职生使用互联网公众观之健康上网调查[J].中
国教育学刊,2006(8).
(惠州工业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