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灵气与活力

2011-12-31姚正熙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与教学思想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法上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和实践,寻找出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更多的灵气与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有机结合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家也一直以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通过以课堂教学实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借助听、观、评一系列活动去影响每一课堂教学。教师们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投入课改的热情,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完成课时任务的艰辛,也领略到课改带来的全新的教学。它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带给课堂教学更多的灵气与活力。
   一、观念的转变:数学教育要以人为本
   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旧的封建的思想意识。新课改更让教师们深深体会到数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数学教育以人为本,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从实际爱好、从过去、从现在、从将来;从发展、从差异;从全体、从个体、从社会等方面考虑,教师们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过去并不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万事在变,万事可变。面对每一位学生,教师们在思想上也要树立学生都可变得更好,成长得更好的观念。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相信学生的心灵发展远比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教育也要大力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知识经济年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以往的教学模式:灌输——接受
   以往的学习方式:听讲——背诵——练习——再现
   从以上看来,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再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对学生要求的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精力集中”。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地完成作业。当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加与确定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行为则是结果的关键。良好的、合适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些都是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就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往往事半功倍。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疑问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数学教育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评价、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充分考虑多媒体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
   四、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多样化是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采用多种适合学生乐意接受的评价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思想、行为、评价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三者和谐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新课改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去研究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到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有效、有用的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发展性,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
   正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方式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一全新的新课改理念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创新思维,才使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尝试[J].数学通讯,2003(11).
  [3]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通渭县李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