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1-12-31王曙军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倡导的学习模式,我校有幸成为徐州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从2007年始我校就在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这一年多的摸索,本文试着探讨以生本教育思想指导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在我校开始学习杜郎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感到我们现在倡导的“杜郎口”式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大教授郭思乐先生提出并倡导的一种为学生设计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价值观、以高度尊重学生为伦理观、以全面依靠学生为行为观”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的潜能无限;学生不但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资源。“生本”教育提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课堂操作模式基本为:做、学、问、教、练。而我校现在正在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正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也是提倡“一切为了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试着在课堂上融入生本教育思想,不断摸索最适合我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在此我以“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一节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预习
   我校没有住校生,大部分学生住得较远,没有晚自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也不能增加课时,这就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解决问题呢?我们开始时将预习安排在周六和周日在家完成。实行一段时间后,感到效果不是很好。虽然是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既要紧扣知识点,又要使学生感到不是很难,大部分能在看过课文后独立完成,只有少部分体现难点,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还是很被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后来尝试把预习放在课堂上,同时还要使课堂容量不降低。怎样做才能达到效果呢?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对自己生产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兴趣要比对被动获得的知识浓得多。因而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小实验、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做,使学生在做中去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一节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和两个小实验让学生们来做。一个填诗的小游戏,我收集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用投影显示上一句,由学生填出下一句,让学生从中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两个小演示实验:往养有蝌蚪的烧杯内加一定量食盐;往养有小虾的烧杯内加一定量的开水。然后观察它们的生活情况。这些实验都由学生来完成,然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再出示一周前由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准备的实验“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寻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完成教师准备好的预习提纲,很快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检查预习
   学生完成预习提纲后,先由组长交换检查完成情况,给出适当的评价得分,得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完成的整体情况、完成的认真程度综合得出的。学生对评价很重视,都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小组的分数,所以完成预习提纲时都很认真,比让他们自己在家完成效率要高得多。完成预习的环节相当于生本教育提倡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三、交流提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就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在小组中提出,同组同学一起讨论或辩论来得出答案。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全班提出来,尽量由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生产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是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例如,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探究实验“温度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中怎样设置对照组产生了疑问,在小组讨论后仍然意见不统一,有的说“放在冰箱和火炉旁这样作对比,一个高温一个低温”,还有的说“最好一个放冰块,一个用火烤”等。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这样设计的同学对植物的光照条件和水分要求考虑了吗?”学生往往会恍然大悟,在设置变量的条件时必须保证其他条件相同,因此再次讨论时就会改变思路,很快意见统一,一致同意一组常温,一组周围放置冰块,一组可以周围放置炉子,都在阳光充足、适量浇水的条件下。这样就达到了本课学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难点。
   四、点拨释疑
   集中了学生共同的问题,教师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就学生在自学中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以求突出重点、难点,并弥补学生自学的不足。重点在于强调考点,将知识点连贯起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小结控制变量的常规方法和判断对照组的方法,如在本节课的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用到了两个对照方法,光照充足和遮光,变量为光照,对照组是光照充足,常态下的,未作处理;适量浇水、不浇水、大量浇水,对照组为适量浇水,也是常态下的,但不浇水和大量浇水是不同量的处理方法,这两组不能形成对比,都要与适量浇水作对比。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五、巩固练习
   在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后,给学生一定的识记时间,然后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去做,以求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例如:
   (1)下列对生物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B.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对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物总和。
   C.环境是指除该生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事物。
   D.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对生物的生存有影响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2)下列不是影响玉米的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 B.水 C.土壤 D.玉米地里的蝗虫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对比,说明水分对植物的生存有影响。
   这些练习题比较简单,对小组作评价时要看整体完成的质量和速度,这样评价才有激励作用。
   六、当堂检测
   课前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题量不能太大,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用于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练习题可以是习题册上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出的。通常会印成小张试卷,发给学生。课后批改得分,结果在下一节课上公布,小组平均得分90分及以上的加4分,85~90分的加3分,80~85分的加2分,70~80分的加1分,70分以下的不得分。
   原来在下课时会布置预习作业,将预习放在课堂上完成后,就不再提前布置预习,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课后小组长抽查记忆效果。下节课上反馈检查情况,奖罚分明,情况好的加分,完成不好的减分。由于小组间的竞争激烈,学生比较重视得分情况,不想轻易失分而落后,因此,课后复习工作一般完成得较好,从而达到“多学少教,不教而教”的效果。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模式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形成我校独特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将不断完善,最终会促使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地提高。
  (徐州市科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