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特色专业建设

2011-12-31苗虹尹隽李震

计算机教育 2011年24期


  摘 要: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已经公布7批名单,如何更好地建立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已受到普遍关注。文章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江苏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例,分析专业建设的特色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互动等几个方面,为同类型高校相关类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我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产生于1998年,是由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并归属于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随着信息时代的大发展,信管专业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教育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管本科专业。如何在众多高校的同类专业中独树一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成为普遍关注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探索实践给予了鼓励。很多省级教育部门、高校很早就规划了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率先积累了经验。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2]。
  迄今为止,国家已先后发布了7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其总体情况和获批的信管专业建设点情况如表1所示[3]。
  在上述信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南大学同时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的综合实力较强,其余9所高校的信管专业分别在经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依托行业和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基础。
  基金项目: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教高函[2009]16号)。
  作者简介:苗虹,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建模;尹隽,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李震,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性与软件测试。
  
  
  1 江苏科技大学信管特色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服务。江苏科技大学信管专业创办于1996年,是江苏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面向制造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两项成果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该学科已拥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我校信管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此为标志,该专业从起步成长阶段进入到了关键的深入发展阶段。
  2 信管特色专业的建设
  我校信管专业相对而言虽然有着一定的建设基础,但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主要有:
  1) 信息系统在各行业深入渗透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中对信息系统的日益依赖和社会经济发展与信息系统的日益融合,市场中在对IT人才需求数量日益增长的同时,对IT人才的需求质量也将日益提高。
  2) 船舶工业的振兴在即。
  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集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集成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船舶制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3) 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下厂实习组织困难。
  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已被公认为是信管专业的最大劣势。该专业理论课程较抽象,技术类课程需要从最基础学起,对于一直未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往往缺乏具体的情境指向,很多实习经常无法统一安排和组织,致使学生经常无法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中。
  4) 课程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易老化。
  信管专业是一门与IT技术高度相关的综合型专业,没有技术基础知识的入门,很难激起学生们的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但同时,IT技术发展迅速,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基于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对教学计划的调整及时性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分析了现实困难之后,我校信管专业首先进行了专业特色的定位,确定建设目标,然后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教学和产学研互动等几个方面有继承地展开了建设。
  2.1 特色定位
  我校原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一直以来是一所以“船”为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大学。因此我校信管专业秉承学校理念,以“面向制造业,依托船舶工业,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确立了“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目标,以期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通过需求牵引与科研先导,在管理系统工程、集成制造系统、管理知识融合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培养既掌握领域前沿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专业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江苏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2 课程体系
  自专业设立起,本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与时代和专业需求相适应、与经管类其他专业进行优势互补,最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原有的“经管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群”、“会计学课程群”两门省级一类优秀课程群,“基础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省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中的“管理学课程群”对本课程体系给予了有力的支撑,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如表2所示。
  
  无论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实践教学中,本专业始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制造业业务流程、制造资源数据及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核心,注重结合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发展、新要求,并以此为应用背景更新教学内容。
  2.3 师资队伍
  信管专业的建设需要一支学习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直以来,本专业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项目下企业(船舶制造企业)锻炼,熟悉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继续攻读博士,提高学历,改善血缘;出国交流学习,扩大国际化视野。目前,信管专业教师共25人,师资队伍结构如表3所示。
  在本科教学中,所有教授都参与教学,以专题系列讲座的形式展开专业教育、启发学生兴趣、提高专业认知,使本科生享受优势教学资源。
  2.4 实验教学
  寻求实验、实践教学的创新一直是国内高校本专业领域探讨的话题。我校信管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在长期为船舶及船舶配套企业进行信息化科研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转化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支撑该专业的物流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虚实结合,完整呈现了产品的形成过程、制造企业的管理职能、过程和活动。同时,加之配套的《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指导书》,以具体的事务处理完成形象的角色体验,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和管理内容。目前,本专业结合其他专业力量,正在规划建设将各个实验室在信息层面的联通,模拟实现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
  与我校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镇江市金舟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市保税区、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见习大纲,规范见习内容和见习方式,学生反映效果良好。
  
  2.5 产学研互动
  产学研合作始终是我校信管专业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策略之一。多年来,信管专业教师与镇江市金舟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广泛深入地参与“基于可拓逻辑的大批量定制客户订单解耦点定位的理论与方法”、“敏捷造船集成管理平台”、“物流商务平台”、“造船工程管理”、“造船目标成本管理”等国家、省部级与大型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研发与实施,熟悉制造企业(尤其是船舶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针对船舶制造信息化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应用实效,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项目10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六项。同时,我们积极将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并
  
  尽可能地将科研项目分割或简化,以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设计的形式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对于硕士免试推荐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直接进入项目组,以探索本硕连续培养的新模式。
  3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自建设以来2009届、2010届和2011届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8.9%、96%和93%,同时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逐步提高,专业建设开始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和建设既促进了学校推动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又通过树立典范,集成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的相关参考规范,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校信管专业在此过程中,探索出“定位船舶工业,坚持一线科研,方向长期稳定,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实验实践”的建设之路,并将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