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鹿的养殖技术

2011-12-31张兆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3期
关键词:母鹿公鹿马鹿

张兆刚

(黑龙江省宁安农场,黑龙江 宁安 157412)

1 马鹿的生活习性

马鹿的生活习性有5大特点:(1)白天活动,母鹿3~5头成群,公鹿平时独居,繁殖季节也和母鹿群居在一起。(2)行动非常敏捷,嗅觉、听觉发达,但视力相对较差。(3)善奔跑,喜跳跃,好安静,怕惊吓。(4)以草为食,夏秋采食禾本科植物嫩枝、芽,冬春采食各种灌木枝条、叶片。(5)适应性强,各地均可驯化饲养,零下40℃亦可正常生活。

2 马鹿的生产性能

2.1 鹿茸。主干长平均为60厘米左右,主干围度16厘米左右,叉口深12厘米左右,平均鲜茸重3.7公斤左右,干茸重为1.3公斤左右,干燥率平均为46%。

2.2 鹿角。亦是重要药用原料。鹿角主干长平均118厘米左右,主干围度16厘米左右,每枝平均重3.4公斤左右。

2.3 肉质。马鹿体内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嫩可口。屠宰率:公母鹿分别为54.89%、51.22%,净肉率分别为 39.02%、38.91%,骨肉比分别为 1∶3.19 和 1∶3.18。

3 马鹿的繁殖性能

马鹿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年,繁殖年限可达15年。母鹿1.5岁性成熟,但以2.5岁体成熟时配种为宜。公鹿4~5岁时参加配种为好。

交配期鹿的交配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常集中于8~11月份。母鹿在发情期表现不安,阴唇肿胀,阴门流出黏液,腰部拱起主动接近公鹿。公鹿先出现交配欲望,寻觅母鹿,常鸣叫,性情凶恶,骚动不安,食欲减少。

发情周期为21天左右,发情持续期时间因品种、个体而异,短者18小时,长者48小时,一般在20~36小时。母鹿妊娠期为240~250天。

配种方式。一是每天早晨把公鹿放人母鹿群中,与母鹿交配后,将公鹿赶到另圈,再换另一公鹿再配。二是一配到底。在8~11月份,按公母鹿比 1∶15~18,组群配到结束,中途可换2~3头公鹿复配。三是杂交。

4 马鹿的饲养管理

鹿舍建造。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背风向阳,高爽干燥的地方建舍。鹿舍应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棚舍,二是运动场,四周要建高3米的围墙。运动场内设食器和水器,冬季舍内垫草,运动场内铺沙。每只鹿占地6平方米,采取舍饲或半舍饲饲养均可。

饲料。为降低饲养成本,可从本地饲料资源出发配制日粮。(1)公鹿:粗饲料有野草、农作物茎叶、青贮料和杨、柳、榆树的枝叶等,豆秧和红薯秧是很理想的粗饲料。精饲料配方:玉米50%、豆类(油渣)30%、麸皮(糠)20%、钙20~30克、盐 30~40克。(2)母鹿:粗料种类与公鹿相同。精饲料配方:玉米30%、豆饼(油渣)20%、糠麸50%、钙30~40克、盐20~30克。(3)生茸期:粗饲料有苜蓿草、红薯秧、大豆秧、青贮料等。精饲料配方:豆科子实55%、禾本科子实35%、糠麸类10%、钙30~40克,盐 20~30克。

科学饲喂。饲喂要三定:一定时,每天喂3次,即早7时、午12时、晚6时。二定量,粗饲料自由采食,一般日投量12~15公斤,精饲料日喂量1~1.5公斤。三定水,必须供给清洁饮水,冬春每日2次,夏秋时每日3次,以饮足为止。

抓好生茸期的管理。做到三抓:一抓杂交。用不同品种马鹿杂交,可提高产茸量25%~30%。二抓切茸。当鹿茸长到3厘米时,可纵向由茸顶端切开1.5厘米,其鹿茸产量可提高30%~40%。三是保证营养,喂给配合饲料。

严防疫病。一是无病早防。每天清扫鹿舍,清除粪尿,喂前洗刷食器和水器,勤换、晒垫草,让鹿多运动。严禁饲喂霉烂变质饲料,尤其夏季要注意卫生。二是有病早治。经常观察鹿的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

适时出栏。出售种鹿可在1~2岁出栏,及时淘汰产茸少、失去繁殖能力的鹿。

猜你喜欢

母鹿公鹿马鹿
马鹿凶猛
茸鹿本交配种技术要点
我是『高速公鹿』,快跑
马鹿的演化与种系发生进展∗
生死母鹿情
生死母鹿情
马鹿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