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巷锚注加固技术应用评价与发展前景

2011-12-30周地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6期
关键词:浅部大巷浆液

杨 鹍 周地全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五沟煤矿,安徽 淮北 235000)

1 矿井生产现状

1.1 年产量不断提高

五沟煤矿于2008年3月28日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52年。通过企业上下一直努力,矿井产量逐年递增,2010年矿井生产能力150万吨/年。

1.2 矿井安全生产影响因素

五沟煤矿由于井田内煤系岩层构造复杂,开采条件具有软岩分布范围广、高应力、断层多、落差大等特点,其中南翼开拓准备巷道基本布置在10煤层顶板中,距10煤层法线距离15m~30m,巷道围岩主要有铝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细粉砂岩,经试验,破坏时的应力分别28MPa(侧压)、14MPa(顶压)、30MPa(底压)左右,强度较低,巷道属软岩巷道,采掘集中,采动压力影响范围平距为160m~230m。

2 巷道失修原因分析

2.1 巷道失修状况

2.2 巷道失修主要原因

2.2.1 巷道与开采煤层的空间关系不合理。从目前五沟煤矿采区内煤层的开采看,由于采面接替紧张,工作面开采后稳定期短,巷道受连续采动影响,多次采动的应力叠加造成巷道失修严重。

2.2.2 五沟煤矿巷道失修的主要原因是巷道岩性条件差、支护强度不足,受采动影响后极易破坏。为此,除了提高巷道的支护强度外,采用锚杆注浆加固是解决巷道失修的主要方法。

3 五沟煤矿锚杆注浆技术的发展历程

3.1 五沟煤矿在2007~2010年间工作面回采后导致轨道大巷系统严重损毁,不能正常服务;由于预先采用了锚杆注浆加固,回采后大巷变形量不大,简易维修后大巷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3.2 在此实践基础上,1018工作面距南一采区轨道大巷法向距离为31米,在回采动压影响之前,对相关的运输巷道采取了预先锚杆注浆加固,。2005年3月份,当1018工作面推进到距南一采区轨道大巷150米(平距)时,对相关巷道进行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巷道范围包括南一采区轨道大巷、南一采区变电所、南二采区索道斜巷等巷道。方案实施前,对相关巷道的围岩条件、支护形式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究,确定了加固方案。采用的关键技术指标如下:

3.2.1 深孔注浆:根据巷道围岩裂隙度以及避免高压漏浆,决定采用深孔注浆,注浆锚杆长2.0米。

3.2.2 密集布置:考虑到巷道围岩未受采动影响,每根锚杆浆液扩散半径约为1.0米,决定注浆锚杆间排距1.5米*1.5米,保证浆液交叉范围不小于0.5米,确保围岩裂隙充填严实。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优化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情况,完善相关部门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企业执行度

3.2.3 高压预注:足够的压力也是保证注浆效果的重要指标,确定注浆压力为2.0~4.0兆帕。

3.2.4 超前补强:注浆水泥等材料达到支护强度的时间为28天,为保证被注巷道的抗压能力,巷道在受影响前一个月对巷道注浆加固完毕。

4 锚杆注浆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4.1 建立岩巷边掘边注的加固长效机制

围岩注浆加固是利用浆液把围岩的各种弱面充实,并把弱面充填体与四周岩体重新胶结起来,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力学性能,改善围岩的物理指标,注浆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4.1.1 提高岩体强度,改善弱面的力学性能。即提高裂隙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岩体内部岩块间相对位移的阻力,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4.1.2 形成承载结构。对破碎松散岩体中的巷道注浆加固,可以使破碎岩块重新胶结成整体,形成承载结构,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

4.1.3 改善赋存环境。软岩巷道围岩注浆后,浆液固结体封闭裂隙,阻止水气浸入内部岩体,防止水解风化,保证围岩力学性质合理,实现长期稳定。

4.2 修护巷道推广两次耦合加固技术

五沟煤矿10煤顶底板虽为粉砂岩,但层理发育,强度较低,受采动影响之后,裂隙交错,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快、位移大。受采动压力影响,围岩裂隙被激活或产生新的裂隙,造成巷道的支护体不能承受上部松散岩石的重量而屈服破坏。在实际锚注过程中,由于有些巷道失修严重,围岩破碎,存在大量的裂隙,现场表明,在打1.0米以上的钻孔时出现了严重的卡钻现象,钻杆无法拔出,因此采用了两步耦合注浆加固。

4.2.1 两步耦合注浆加固机理

首先对巷道浅部围岩进行注浆,达到封闭围岩表面裂隙、充填巷道壁后空隙的目的,同时也为深部注浆提供条件;然后二次深孔注浆,高压浆液充填深部围岩裂隙,消除弱面,增强围岩的强度与刚度,使围岩的状态由弱面失稳转变为围岩本身控制,从而提高了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使支护体和围岩之间达到强度、刚度及变形上的耦合,改善围岩承载状况。

4.2.2 两步耦合注浆加固参数设计及优化

4.2.2.1 合理设计注浆参数

(1)注浆压力受围岩特性、注浆能力、注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若注浆压力过小,浆液难以向围岩中扩散,达不到预期的注浆效果;若压力过大,则会导致浅部注浆过程中巷道表面出现冒顶、片帮或开裂。在浅部注浆时,由于巷道表面和围岩发育,岩块破碎,采用的注浆压力不宜过大,初步确定为1~2MPa;深部注浆时,注浆压力确定为 2~4MPa。

(2)注浆量。浆液的注入量受到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围岩裂隙的发育程度及破碎状况、渗透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巷道围岩裂隙被充填密实,注入的浆液尽量保证裂隙被充填满,施工中注浆量以达到注浆压力时为止。

(3)注浆孔的布置。考虑围岩浅部裂隙较为发育,为防止浆液向外流失,应有一定封孔深度,即注浆孔不能过浅;同时为了克服钻进时出现卡钻现象,实践表明初次注浆孔深度在1.0~1.2米为宜。二次耦合深孔注浆时,要根据围岩松动圈确定锚杆的长度,二次耦合注浆锚杆长一般在2.0米以上。

(4)注浆孔的间排距。注浆孔的间排距主要由浆液的扩散半径确定。为达到注浆效果,两孔的孔距应保证注浆后浆液渗透范围由一定的交叉,所以应小于2倍的扩散半径。

(5)二次耦合注浆加固合理时间的确定。初次浅部注浆加固后,合理确定二次耦合注浆加固时间十分重要,过早或过晚都达不到耦合的效果。由于注浆材料主要材料为水泥,而水泥达到支护强度的时间一般为28天,所以二次耦合注浆滞后时间以一个月为好。

4.2.2.2 注浆材料的选择

注浆材料由无机和有机两个系列,由于有机材料价格昂贵,一般不予采用,而无机材料价格较低,被广泛应用。无机材料以水泥(主料)+水玻璃(速凝剂)为主。为了减少浆液流失,提高凝固速度,浅部初次注浆一般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而深部二次耦合注浆一般采用水泥单液浆,确保更高的支护强度。

4.2.2.3 施工工艺。巷道围岩注浆加固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浆施工工艺。围岩浅部注浆时采用双液注浆;围岩深部注浆时,由于浅部围岩被浆液充填密实,封闭了很大围岩,提高了围岩强度和改善了围岩凿岩条件,漏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采用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的单液水泥浆。两步耦合注浆加固施工工艺如下:封闭巷道表面裂隙——钻孔——封孔——注浆——管道与设备的清洗。

[1]侯朝炯等.煤巷锚杆支护[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林锡章,张万惠,段福民.井巷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浅部大巷浆液
更 正 声 明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矿井大巷布置方式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设计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
吴四圪堵煤矿桥下大巷安全评价及加固方案研究
吉林省辉南县腰岭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浅部资源储量预测
电机车防撞系统在平煤八矿井下大巷运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