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农民贫困现状策略分析
2011-12-30向海周帆
向海 周帆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如何改善农民贫困现状策略分析
向海 周帆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改革开放自今,虽然我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但是如何解决好农民贫困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扇软肋,而农民增收滞后却是农民问题解决的关键。就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来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差距,实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难度犹存。因此,本文通过以西南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贫困现状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制约山区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方案。
全面小康;农民增收;收入差距
一、在改善农民贫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生产盲目单一
为改善农民贫困的贫困的现状,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鼓励种植经济作物,下发经济作物种子,农民在选择物种时并无科学参考及专家指导,完全是依据自己土地,生产经验进行挑选,导致种植雷同。同时,很多农民不愿意尝试或不敢担起风险种植新品种和新型经济作物这与农民长久的种植经验和本地的经济链相关,尤其是西南山区单一的经济链。
(二)农民适应了习惯性输血症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也就越来越多,退耕还林后,粮食补贴按时下发到农民手中,这对于不同现状的农民形成不同的效果。这笔钱对于少数勤劳致富的人用作投资,对于大多数农民都是一场及时雨,供孩子上学要钱,看病治病要钱,农作物种子肥料要钱,所有花销除去所剩无几,期待着下季补贴,而用作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农机的少之又少,年复一年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民潜意识中对国家的输血形成了依赖和适应性。
(三)农业科技投入失衡,高成本低成效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化的推广不局限于平原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随着机械化得提高,全国农机动力到2005年以后提高超过了8万万亿千瓦,但同时过去十个或者更多的人才能完成的农事现在只需一人操作,加之农村就业吸收能力差,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机械化推广的同时也产生了浪费的问题,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资源呈现老龄化,技术人员极少,盲目的农机下乡,加之山区地理环境影响,大量闲置农机。
二 、改善农民贫困现状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在平均指标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农村的贫困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小康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彻底走出贫困的因素主要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市场导向功能不明显
农村市场的不完善主要包括市场规模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的市场;农村市场硬件建设的不完善,在八九十年代,农村没有建设集贸市场,另外不完善还在于农村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合理的规划,市场分区不明显,最重要的是市场导向作用不明显,反馈的农业信息不及时。
(二)补贴形式简单化,安于眼前
1、发钱式输血,补贴简单化
粮食补贴形式简单化,不利于粮作技术的推广,不能运用先进粮作技术形成规模经营,农业只会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副业,仅靠每年的农业补贴,仅仅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如果说用政府补贴投资来发展自己的农业由于资金限制,不可能形成规模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反而让农民形成拿补贴的依赖思想,这是一种输血的现象,但没有达到造血的目的。
2、小农束缚,安于眼前
中国农业受几千年封建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家庭式自耕,自作,自己自足,对现代农业仍有很大的影响。加之国家粮食补贴,按季取得补贴款,对于山区农民来说,这种思想远远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加大农村城市市场对接力度,增强市场导向功能
1、以乡镇企业为纽带,带动农业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镇企业,促进特色产业链形成,加大农村城市市场对接力度,拓展农村市场,摆脱农民生产无销路:多样化农村市场,能有效解决生产的单一性,尤其是农村加工产业,这样一来可以拓展农产品种植规模,可以与果农活其他种植农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增加农村种植竞争,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民种植热情,如今农村大部分青年已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资源实质上已经严重不足,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吸引农村青年返乡,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增加收入形式,同时乡镇企业可以带动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农村绿色旅游已经发展起来,比如说观光农业,各种避暑山庄等等,把这些产业连接成产业链,农村市场就会欣欣向荣,同时加大了农村城市市场的对接力度,农村到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农产品的保鲜技术也能跟得上发展的需要,同样,城市企业与农村市场的连接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带动乡镇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这样就不会让乡镇企业孤立发展,也不会面临乡镇企业加工的产品无销路,这就是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相连接的必要性。
2、综合生产,以质取胜
现代农业应具备较强的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要走出靠天吃饭的局面,稳定发展农业生产,能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一产品多用途,这也是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比如在农村对玉米的运用可以用作酿酒,酿酒剩下的可以用来养殖,这就是一种产品多用的表现,还有最常见的就是养殖业,养牛业全是都是宝,牛肉可供给食用,牛粪也是一种蘑菇生长的好营养等等。
针对农业经营分散,无规模的问题,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整下,使农业结构合理化。改变地区重复生产,避免雷同结构,加大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提高优质产品比重:不断满足人们提高的生活质量对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
(二)治病救人,改变补贴形式,克服小农束缚
1、改变补贴形式
我国从2004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实践证明,这些粮补政策确实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但是由于补贴力度,政策落实程度等各方面原因存在某些不协调性,其中政策目标主要是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这个共享改革成果让很多农民朋友误解,很多人认为共享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由国家发放补贴款,这就是一种输血形式,笔者认为应该调整一下补贴比重,对于山区农村来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是很符合山区特点,每年农民在购买肥料,种子这一块要付出很大成本,加大这一块补贴比重给农民减轻很大的负担,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一块对于平原地区很实用,而对于山区农村来说就不合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机械的广泛运用在山区农村推广还存在很大的阻力,山区农村土地经营分散,实用大型农机械成本过高,所以这一块比重适当小一些,更多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放到对山区农村种植物的科学研究中去,比如种子抗旱御寒等方面。
2、以市场多样化推动农业生产链
小农思想局限在小块土地自耕自作,自给自足,不需要高投资,高技术含量,完全是农民自己的生产经验,这不仅是由于小农思想本身的问题,还存在于市场单一化生产的产品无销路,市场无竞争,农民生产热情不够,因此加大农村城市市场对接力度,拓展农村市场走向多样化,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多样化,提高市场竞争,带动农民生产多样化,互相竞赛,增加农业生产的创新点。
(三)国家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力度,组织科学小组下派,进行实地指导
针对国家对农村的科技投入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准投入对象,农业的科技投入意识对工具的研制,二是对种子化肥的研发。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持续稳定的增长,在机械研究制造方面不存在问题,但是农民的需求不强烈,尤其是广大山区农村,很多农民对一些农机具的操作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农民对种子化肥功效的需求很强烈,在有限的土地上它能够增加产量,能够改善品质,能够提高附加值等。但是相比而言,我国在农产品品种和化肥的研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这样的现实投入对象不言而喻,同时政府要提供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的费用,要让农民获取低价,甚至是免费的科技和教育,同时由国家组织农业科学家小组对农村进行实地指导。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存在一个选择对象的问题,现在许多地区,留在农村中的农民,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妇女,有能力的都去外面务工,那么人力资本投资肯定不能主要投给这些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更应该做的是要把农村外部的人力资本引到农村去,这才是真正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在人力资本中其实存在很大潜力人群,即农村大学生回乡支农,给支农大学生优惠,帮助与关怀。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吸收广大农村青年返乡支援农业发展,为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创造好的环境。
[1]刘振伟.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
[2]王旭明.张国芳.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J].农业经济导刊,2002.(5).
[3]张得才.利用WTO"绿箱"措施创新中国林业补贴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4]蒲艳.剖析我国农民贫困的原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5).
[5]王征兵.农民贫困的根源浅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6]熊长云,崔飚.关于西部农村贫困的原因探析[J].农业经济,2001,(06).
[7]多吉才让.努力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J].中国民政,2001,(08).
[8]焦杰,李先进,张文和.农民工与城镇化[J].上海大学学报,2006,(04).
[9]赵振军."三农问题"根在土地制度[J].农村经济,2005,(03).
[10]方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现状及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1,(24).
[11]郑长德.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01).
[12]王建武.中国土地退化与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13]王小鲁.如何解决当前农民收入问题[J].中国竞技快讯周刊,2002.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farmers Poverty Strategy
Xiang Hai Zhou Fan
(Chong 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day,although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bu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s still the farmer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chilles heel,and peasant incomes lag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rmers.The curren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trend and Increase their income,reduce the gap between per capita GDP reached 3,000 U.S.dollars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al indicators difficult to remain.Therefore,this vast rural areas by farmers in Southwest Pover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income farmers in mountainous areas,and put forward concrete proposals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ll-off society;increasing farmers'income;the income gap
F32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