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 仍在前方

2011-12-30

创新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信仰人类

文/本刊记者 张 瑞

路 仍在前方

文/本刊记者 张 瑞

初春时节,在冥冥的规则掌控下,万物竞相萌动。

不知不觉之间,时光荏苒,10年的青春年华已经如流水一般无痕流逝。

在传播创新思想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坚定的信仰中,我们风雨无阻的跋涉了10年。

10年来,我们深深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世代要为之奋斗的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崇高事业。10年来,我们刻骨铭心地理解到,要实现这一宏大的愿望,必须在创新层次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0年来,我们也深深意识到,只有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协同创新”才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源。

创新!创新!创新!也只有形成生生不息的多层次创新,才能在整体上塑造出创新的中华民族。

传播创新思想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成为我们泣血的信仰,成为我们燃烧不已的灵魂之火。

在坚定的信仰中,记不清多少次我们获得恍如醍醐灌顶的灵感,记不清多少次我们为创新成果的盛宴泪流满面,记不清多少次面对波澜壮阔的创新画卷,我们的生命怒放出高亢的呼喊……

而一切创新皆需要自由、自主,从而才能充分地发挥主体的创新精神;一切创新均需要奇异构想、非常规思维,从而才能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产生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一切创新应宽容失败,因为创新从来不是直线的从胜利到胜利,失败中蕴含着更大的创新契机。

通观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创造为基础的,而创造潜力的发挥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是以精神的自由探索为条件的。

在人类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发展存在着差距,并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种差距与其说在物质上还不如说在精神上。而且,可以说,在精神上的贫困比在物质上的贫困更糟糕。也可以说,物质上的贫困往往是起因于精神上的贫困。

而在时下创新的环境中,封建思想的幽灵仍到处飘荡。由于我国在推翻了封建制度之后,没有进行过彻底的清除封建思想的活动,因而封建的文化和观念,并没有随着封建制度的垮台而完全地退出社会领域,而是寄生在新制度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成为创新的拦路石。

通观创新的历程,创新有自己的规则体系,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冥冥中自行运转。

创新是人类认知未知世界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来源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从创新人才学的角度看,国家创新的根本在于,解除一切禁锢,使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选择创新为职业,就是选择一种探索未知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构成特殊的生活意义。科学家为人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家为人们激发生命的活力,政治家为人们开辟生活的方式,思想家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思想。

真诚地研究,真切地求索,真实地思想,应当是每一个以“创新”为生的“思想者”的存在方式。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通观创新的方方面面,每一项重大创新成果的背后,都有灵魂的烈火闪耀。

实事求是、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甚至牺牲,这些都是创新的高贵品质。而创新最重要的是独立的人格。“失却独立自主之人格,堕于奴隶服从之地位。若而民族,若而国家,即无外侵亦将自腐,奚能与世争存。即苟存焉,安有价值之可言。”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创新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使然。创新本身即是美,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科学探索过程即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和褒奖,而并非名利、地位和金钱。但创新工作者不可能脱离社会,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利益机制的影响。

“学而优则仕”的“官本”观念对创新影响仍绵绵长长,真正的学术自由争鸣、有序交流的环境并非一日之功,创新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而创造学术权利实施的良性机制的理想还在遥远的前方。

在创新机制不健全的今天,封建思想的幽灵仍四处飘荡,在缺乏以创新利益为最高原则、以学术标准为根本基础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注定了创新是一个献祭灵魂的崇高行为。

10年的风雨跋涉,10年的坚守拼搏,10年的心路历程。

我们传播科技思想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信仰在心灵中高高飘扬,我们纯粹的生命与品行在科技创新万木葳蕤的春天茁壮成长,我们已经成为宣传创新思想的崭新重镇,谱写着宣传创新思想的灿烂华章。

创新本是艰苦卓绝而又路途曲折遥远的事业。

10年一个轮回,我们又站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的宏伟画卷已经开篇,秉承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筚路蓝缕,我们踏上了崭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创造性信仰人类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