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使天空更蓝
2011-12-30文/张明
文/张 明
发展循环经济使天空更蓝
文/张 明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蓝天碧水的基本措施
历史的车轮总是这样无情和慷慨。
他毫无商量地掀去曾经汇聚我们无数感动的2010,而又令人惊喜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2011。
在节能减排的重大使命中,数不清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将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将污染排放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实现清洁生产,将再生资源回收,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为环境的美好进而痴痴不断地努力。
在诸多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的企业中,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公司义马气化厂是其中的佼佼者。
依靠科技创新支撑节能减排
“全国煤炭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标志着社会各界对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公司义马气化厂节能减排工作的认可。
作为亚洲最大的人工城市煤气生产企业和河南省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义马气化厂在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节约及合理利用煤炭能源,改善生产及生活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突出。
这个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1 150亩的企业,关键设备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鲁奇公司加压连续气化技术,生产过程采用DCS集散控制和PLC逻辑程序控制技术。生产规模日产原料煤气264万标准立方米,联产甲醇24万吨/年,二甲醚20万吨/年,副产品8万吨/年。
据记者了解,义马气化厂每年就地转化煤炭18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3.6万吨,二氧化硫6.1万吨,极大改善了义马——郑州沿线的环境条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每年节约居民燃煤120万吨。
义马气化厂自建厂之初就在资源有效利用方面认真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做好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同时,实现了“增产减污、减污增收”的目的。
为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有效推进,义马气化厂每年将上千万资金和优秀的技术骨干力量投入到该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其中环境治理科技项目《废水脱氨技术研究应用》获得2009年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锅炉烟气脱硫综合利用》、《可燃气体回收利用技术》、《526#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火炬气综合治理》等项目获得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科技进步奖。
义马气化厂20万吨/年醋酸工程配套研发项目《CO2返炉PSA(变压吸附)制备CO技术研究应用》,利用现有装置排放的CO2废气,加压回收后返回气化炉与高温煤炭反应,重新还原生成CO,保证醋酸装置的CO原料气需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义马气化厂年减少CO2排放量达到1.12亿方,CO2返炉PSA(变压吸附)制备CO技术用于醋酸生产,目前世界上尚无应用先例,该项目2008年年底被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进行专项资金扶持。
鲁奇加压气化工艺废水的生化处理是煤气化领域公认的难题之一,义马气化厂《煤气化工艺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系统》项目被列入《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2010年)》中的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1 715万元。2010年2月起,气化厂开始将处理后污水部分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目前回用水量已达到70吨/小时。
2009年18个项目在煤气化公司获奖,义马气化厂开展了《含酚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工程研究》、《低温甲醇洗工艺国产化应用》、《CO2返炉制取CO研究应用》三项科技创新工作,此外,醋酸原料气CO通过CO2浓缩提取返气化炉,经变压吸附制备得到,该技术《一种CO2浓缩提取返炉气化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加强设施建设推动深层次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强力打造绿色煤化工离不开先进设施。
义马气化厂不但大力进行科技创新,还不断加快“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设施建设,使得节能减排真正落到实处。
义马气化厂锅炉全部采用氨法烟气脱硫。二期验收结果显示,采用氨法烟气脱硫的效率比较高,脱硫后烟气SO2含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按环保要求配套建设了环保烟气在线装置,并按省环保厅最新建设要求配套建设有五套烟气在线,一套污水COD、氨氮在线,并全部和实现了和省、地市环保局联网。
不断完善硫回收装置。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生产的粗煤气中含有H2S,H2S气体在煤气净化工段低温甲醇洗装置中脱除,经硫回收装置转化为硫磺成品。
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生产的粗煤气中含有CO2,大部分的CO2在煤气净化工段低温甲醇洗装置中脱除,每年直接排入大气的CO2将近90万吨,经多次反复实验,将该部分CO2提纯后经压缩返回气化炉返烧,主要是从净煤气中经变压吸附后提取醋酸生产所需要的14 400Nm3/h高纯度CO,取得成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环境效益,其中:CO2用量13 000Nm3/h,项目总投资约9 800万元,年利润总额约5 000万元。
实施了甲醇污水汽提回用于鲁奇气化炉项目。甲醇精馏中产生的含有蜡的废水,COD非常高,可生化处理性非常差,直接排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影响污水处理难度和效果,现将甲醇污水用高压蒸汽加热汽化,含蜡污水汽化后加入鲁奇加压气化炉内,作为气化剂参与煤气化反应。该项目已实施,回用污水10 t/h,减少COD污染1 t/h,年减少COD污染7 200 t/年。该项目属于国内首创,该技术的实施,在同行业内具有示范推广效果。
煤气化生产中在气化、煤气水分离、煤气净化以及甲醇、二甲醚生产过程产生了各种废气,义马气化厂按照气体成分分别进行了回收。
建设了火炬气综合利用项目是公司中节能减排的亮点之一。他们将火炬气引入压缩机,压缩机采用二级压缩,过膜分离后作为城市煤气外送。现在建设火炬气综合利用项目年回收火炬气2 246.4万方,折合标煤7 858.95吨。
鲁奇加压气化炉加煤时需将煤锁加压与气化炉相近压力方可将煤加入炉中,采用气化炉内煤气加压煤锁,待煤加入气化炉内后,煤锁内剩余粗煤气排放。该煤气成分热值比较高,利用压缩机将煤锁气粗煤气并入系统。其中有一部分送入锅炉作为燃料气使用,使用量2 200Nm3/h。现在整体项目已实施,可回收总煤气量3 402Nm3/h,年可回收粗煤气2 939万m3/a,项目节能量节约标煤量8 816.58吨。
在污水处理上,义马气化厂采用先进的生物厌氧水解酸化+SBR间歇序批曝气+化学氧化的方法处理,污水处理后可达到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二类污物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该水全部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排污全部再用反渗透膜处理,实现污水零排放,该项目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义马气化厂锅炉采用的脱硫工艺为湿式氨法脱硫,脱硫副产物为亚硫酸铵溶液,将亚硫酸铵溶液氧化、结晶、增稠、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硫铵含水量小于0.5%,经过包装后可以直接销售的硫铵化肥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共投资1 050余万元,已实施,脱硫进口二氧化硫浓度1 263毫克/标米方米,处理后可达到小于150毫克/标米方米。
诸多节能减排设施的实施,使得公司牢牢把握“循环经济、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通过研发、运用煤化工领域新技术、新工艺,义马气化厂提升煤化工现代工艺水平,不断推进基地化、规模化、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公辅工程整体配套化、上下游产品链式联接延伸、副产品回收复用及水资源的梯级利用,使公司各项目之间的产品、资源互利互用,产业链条循环闭合,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行业和国家的充分认可。
加强管理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持久艰巨的任务,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进步与生息。
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中,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增效的成效。
在记者采访中,深刻感受到义马气化厂企业管理者节能减排管理意识。
他们从担负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重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更好的生态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从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来认识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开创性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在管理制度建设上,他们成立有环境保护委员会,厂长、党委书记总负责,各部门车间领导一把手分管负责的领导体系,强化对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措施的及时落实和管理。
在实现环保管理制度化方面,他们完善并修订了《环境保护工作体系管理标准》、《环境保护设备运行管理规定》、《环境污染事故管理标准》、《大气环境管理标准》、《固体废物外排管理规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考核标准》、《污水处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环保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具体环保责任管理上,下发了《义马气化厂环保设施管理执行通知》、《义马气化厂环保管理具体负责人清单》两项管理制度,主要是确实抓好环保日常具体管理,按车间、重要环保设施等落实到具体环保管理责任人,确保各环保设施正常投用,以及相关环保记录、台账等及时齐全。并按管理责任建立了:《环保三废排放台账》、《污水总排放口监测台账》、《主要设施运行记录台账》、《环境空气监测台账》、《厂界四周硫化氢监测台账》、《烟气在线数据记录台账》、《污水COD在线数据记录台账》、《锅炉脱硫剂(稀氨水)使用台账》、《硫铵产品台账》、《锅炉耗煤量、锅炉产蒸汽量、发电量台账》、《污泥排放台账》等。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加强煤场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原煤入厂后的过磅、入仓、储存、转运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煤场精细化管理及考核实施办法要求,加强对备煤、仪表车间和保卫人员的检查。另一方面强化计划管理,实现对大、中、小修费用、生产维护费及技术改造等费用的有效控制。
这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深入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生态治理的和谐,达到了企业与生态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