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发展现状

2011-12-29张舜

北方经济 2011年4期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已经成为河南省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着重从调研角度对河南省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做出合理客观评价。
  关键词:“引进来” “走出去” 农业 发展
  
  一、河南农业整体状况发展稳健,为“引进来”、“走出去”奠定夯实基础
  为适应市场新形势下社会消费需求,自2004年以来,河南省种植4039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可向社会提供加工专用小麦近1376万吨;棉花总产达到66.7万吨(列全国第3位),可向社会提供30万吨商品棉;油料总产408.7万吨(列全国第1位),其中花生产量306.3万吨,油菜籽产量78.1万亩,芝麻产量22.7万吨;蔬菜总产5237.5万吨,水果总产1131.5万吨;畜牧业生产不断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生产结构趋于优化,无公害渔业发展迅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同时,河南省也是全国第一农村人口大省,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99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209万人,占62.3%,全省耕地面积7179.2千公顷。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高含金量的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4号文件,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三补一减”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两件大事,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使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形势。近10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却由2000年的8.9%上升到了2009年的10.20%,进一步巩固了河南省作为全国产粮大省的重要地位。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河南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巩固提升高产田为支撑,推进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在此基础上,努力使河南的涉农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前列,把约束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表1河南省农业各项指标占全国的比重(2000-2009)
  
  图1不同年份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及消费变化趋势(1995-2009)
  综上所述,河南省农业总体发展势头比较稳健,为“引进来”、“走出去”奠定了夯实基础。
  二、 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处于逆差,绿色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从近7年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来看,河南省的出口贸易基本上逐年增加,2004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为36174.7万美元,2005年为40993.5万美元,2006年为46912.0万美元,2007年为4893405万美元,2008年为45328.3万美元,2009年50465.1万美元,2010年为60785.2万美元。其中只有2008年略有下降,其余年份都是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河南省农产品出口也受到影响,但是2009年开始农产品出口量又开始反弹。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图1的数据不难发现,河南省农产品进口额也在逐年增长。2004年为50113.3万美元,2005年有所下降,为43050.4万美元,2006年继续增长,为43571.9万美元,2007年55236.7万美元,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为90965.1万美元,2009年开始进口额又有所下降,为78536.4万美元,但是2010年又有所上升,为80488.1万美元。但是,我们再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同期相比,除了2006年是出口额高于进口额,其余年份省农产品贸易在2004-2010年的7年时间进口额是大于出口额的。也就是说,河南省的农产品贸易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逆差状态,这就反映了河南省虽然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绝不是农业强省,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还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说明,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农业在“引进来”方面做得比较不错。但“引进来”政策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如果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对我省的农业发展潜在的危机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河南省农业尽管出口量也在上升,但是应该在以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加大农业“走出去”的力度,改变农业目前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使农业的“引进来”、“走出去”达到一种总体平衡的状态。
  
  图2河南农产品进出口额(2004-2009)
  数据来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