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富”到“民富”的探路思考

2011-12-29毕夫

对外经贸实务 2011年7期

  无论按照经济学理论进行解剖,还是从世界各国经济实践的角度予以审视,作为国民生产总值(GDP)密切连体的居民收入理应伴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然而,在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的背景之中,民众收入的递增脚步却显得异常沉重,其大幅落后于GDP与财政收入增速的事实不仅让所有的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也让普通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失落之感。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连续数年大红大紫的政府财政却并没有为民众建造出一个相对健全而充分的公共保障体系。人们不禁要问, “民富”缺位的中国经济增长还能持续多久?社会福利产品十分短缺的中国社会还能依靠什么赢得长治久安?
  
  国富而民穷的尴尬
  
  尽管中国GDP在过去十年中连续保持了两位数字的亢奋增长并一跃成为超过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的财政在2010年实现了8万亿的强劲扩身并跃居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国,但如此辉煌的成果却并没有给国人带来丝毫的兴奋,看着政府晒出的一个又一个红色成绩单,经济学家们发出了理性的诟病,普通百姓萌生了更多的感性质疑。
  财政收入大幅跑赢GDP增速是中国经济的一道特殊景观。仅以最近5年而论,资料显示,2006-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1.24%,而同期财政收入增速则达21.48%,期间2007年更是高达32.45%;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过去5年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7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8.86%。剔除年均2.96%的物价上涨幅度,城乡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仅为6.76%和5.9%。
  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增速跑赢GDP,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增速落后GDP,一个简单的数理结果就是政府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越来越高,而民众所得越来越少。仍以最近5年而论,资料显示,2006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