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卡
2011-12-29李继忠
海外文摘 2011年4期
阿斯卡是我们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当地雇用的专门接送中方员工的司机。来到哈萨克斯坦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得外出办事。当我来到停车场寻找接我的车辆时,偌大的停车场让我晕头转向。无奈之下我只好敲车窗挨个询问,一连问了几个都说不是。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走了过来,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对我说:“您是李先生吧,我是来接您的。”
这位司机叫阿斯卡,一位在新疆出生长大的哈萨克族人。阿斯卡非常敬业,每次出车他都准点准时,从不迟到。由于他能讲哈语和汉语,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外出办事。没有出车任务时,他总是把车子擦洗干净,然后静静坐在值班室内看电视。即使周末他也常待在值班室内,并不像其他当地司机那样忙于应酬交往。
阿斯卡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待人热情,但脸上似乎总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很少看到他开心笑过,这不禁让我对他的身世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俩逐渐成了好朋友。一天我终于忍耐不住,询问起他的身世,没想到平时不善言谈的他像打开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阿斯卡是2000年移民到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后,为了快速提高哈萨克族在国家人口中的比重,哈国政府颁布政策吸引海外的哈族人移民哈萨克斯坦。
当年移民时阿斯卡也曾犹豫了好一阵子,因为毕竟在国内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听说哈萨克斯坦政府不仅给国籍、住房和安家费,而且还发给一定数量土地后,他下定决心卖了房子,怀着做个牧场主的梦想,举家迁到阿拉木图市。但一入境就遇到哈国海关人员明目张胆地索要财物,这让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当时就有不少人因受不了哈国公务人员的勒索而返回了中国。
来到哈萨克斯坦除了得到国籍外,曾经许诺的土地和房子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安家费经过层层扒皮后到他手里也已经少得可怜。但一想到哈萨克斯坦地多人少,大批的土地无人耕种时,他常常安慰自己“日子以后会好起来的”。
然而,现实将他的梦想撞得粉碎。当他联系租借别人的土地,实现拥有一个牧场梦想时却四处碰壁。那些土地主们宁可将土地闲置,也不愿意租给别人。说到这里,阿斯卡只能一声叹息:“他们宁可一起受穷,也容不得别人富裕。”
在他来哈萨克斯坦的10多年里,和绝大多数中国移民一样,他几乎什么都干过,卖过苦力,做过生意,但始终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直到来我们公司工作后,他才算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尽管语言相通,但是这些海外移民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至今仍被当地人视为来抢饭碗的“乞丐”,处处受到排挤,这让举目无亲的他们倍感孤单。“在国内人们的相处之道是远亲不如近邻,而在这里邻居之间形同路人。”阿斯卡一家曾多次试图和邻居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有一次得知邻居家的儿媳妇怀孕后,他们想借此机会和邻居拉近关系。阿斯卡的妻子按照国内的做法,特意做了一份营养丰富的饭菜送了过去。没想到被邻居冷冷拒之门外,“我们家能吃上饭,不需要你家的施舍”,邻居的话语让他们受到很大打击。尽管如此,周围邻居遇到困难时,阿斯卡还是慷慨解囊,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但有的邻居不仅不感恩,反而以为阿斯卡肯借钱是因为害怕他,这让阿斯卡很是受伤。一天儿子放学后,哭着对着他:“爸爸,我不想在这里了,我要回国。”原来,儿子也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勒索。一说起这些,阿斯卡显得既悲伤又无奈。
在谈到以后的打算时,阿斯卡顿时一扫满脸的忧郁,绽放出难得的笑容。他打算在我们公司好好干上几年,挣些钱就回中国。他岳母也一直想让他们回去,老人怕他对国内的高房价有所顾虑,多次跟他说她现在居住的房子可以留给他们。
一天我下班回到住处,阿斯卡一见到我就一路小跑过来,显得异常兴奋。原来他今天给岳母汇去了两万美元,他准备把岳母的房子买下来。
“中国才真正是我的家。”阿斯卡拉着我的手,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