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12-29劳伦斯.吉拉尔

海外文摘 2011年5期

  在法国,每天刮胡子的男性已不足二分之一,但他们也不会因此而将它冷落。
  流行趋势
  很早以前,甘斯布(法国诗人、作家、作曲家、电影制片人)因没刮胡子就登台亮相在法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论战。然而几周前,法国第二电视台周末新闻播报员劳伦斯·德拉乌斯3天没刮胡子就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却无人对此感到惊讶。如今在法国,歌星、影星、球星,甚至政治人物都抵挡不住胡子的诱惑,掀起一阵阵“留胡子”浪潮。
  15年前,法国男人每周平均刮6次胡子,如今却降到了每周3-5次。对于2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胡子的流行也是一种惰性的表现。男人们最开始只是旅行时不刮胡子,逐渐演变到周末也不刮胡子,最后变成一周两三天都不刮胡子。同时,女人们的眼光也发生了改变,她们认为有胡子的男人更有魅力。随着这股“胡须”浪潮的兴起,人们对西装-领带也开始渐渐嫌弃。
  不过,不刮胡子并不意味着男人们对它们置之不理,它们也被很好地保养着。制造商们也正在应对市场中的这种变化。比如,飞利浦公司推出了一些配有洗尘装置的产品,用来保养3天没刮过的胡子以及那些很浓密的胡子。还有制造商想在这场“胡须”流行时尚中从剃须刀配件上赚点利润。威廉姆斯剃须产品公司推出了一款便于为胡子塑形的透明凝露。剃须刀也同样发生着改变,它不再只注重切割的精细,还特别注重保湿凝露喷雾器等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受。
  不管怎样,人们应该认真对待男士护肤这个领域。男人也应接受美的呵护,只要它可以让他更具男人气概;不必评论男人的美貌,而要注重他对皮肤的保养——这些理念将男士美容护肤市场与剃须礼节连接到了一起。
  此外,剃须刀、剃毛器及其他剃须产品的制造商还可以期待一个新的市场。因为男人们如果不剃胡子,他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上其他部位的毛发上。威廉姆斯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19%的男士有剃胸毛的习惯,32%的男士剃腋毛。这和个人卫生也有关系,同时也受运动美学和色情电影的影响,男人们想要从头到脚都散发着魅力。
  爱留胡子的西班牙男人
  法国的“胡子热”风驰电掣般迅速蔓延至周边国家。吉列公司以男人平均每周刮胡子的次数为标准,为不刮胡子的男人们做了一个排名。
  西班牙男人高居榜首。这群伊比利亚男人们平均每周使用刮胡刀的次数不超过3.6次,即使在西班牙皇室中也同样如此。位居第二的是意大利男人,他们每周刮胡子的次数为3.9次,其次是法国人,平均每周4.7次。
  惟独德国人每周使用剃须刀的次数高达5次。他们每天都要刮一次胡子,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放松一下。
  男人和剃须刀,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
  男人对其剃须刀的牌子是十分忠诚的。这个事实既让制造商们觉得安心,也让他们感到懊恼,因为他们也想招徕更多新的顾客。“男人在选择剃须刀时十分用心。75%的男性会亲自去商场选购,而不让妻子代劳。”吉列公司欧洲市场部经理弗朗切斯科·道尔道拉说,“男人也有自己的习惯,不会轻易尝试一个新品牌。”
  剃须是一项真正的仪式。吉列公司在其伦敦郊区的技术中心对一部分男性进行了缜密的测试。每天早上,30多名志愿者来到实验室里刮胡子。通过洗脸池和镜子下方的摄像头,吉列研究小组成员们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有些剃须刀还配备了传感装置,能测出施加在皮肤上的力度。
  尽管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吉列公司还是难以描绘出男人们在刮胡子时的素描像,因为每个人的操作方式都不一样。从剃须时间长短上来说,范围就在5到20分钟之间不等。更不用说刀片停留在脸上、脖子上产生的各种变化了。有些人喜欢顺着胡子生长的方向来刮,而有些人则喜欢反着刮。最近,技术中心对白种男人的胡子很头疼,他们的胡子总在脸颊和脖子上广泛地蔓延着。
  激烈的营销战
  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开发出一款能够满足多种操作方法的产品,并能让顾客们感受到这种技术所带来的成效。因此,一个研发期通常会持续7到8年。当然,剃须刀设计得再巧妙,其价值的精华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消费者定期更换的剃须刀刀片上。
  [译自法国《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