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青年青睐国企
2011-12-29尹庆俊
海外文摘 2011年6期
在全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率一般都要低于整体的就业平均水平。2009年OECD(经合组织)国家整体就业率为64.8%,其中青年就业率为40.6%(约2/3)。与此相比,韩国整体就业率62.9%中,青年就业率仅占到22.9%(约1/3)。即便考虑到韩国男性需要征兵入伍影响了就业率,韩国的青年就业率也与世界水平相差太多。
2010年韩国青年就业人数急速下降,这主要源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青年人口本身就少,所以整体就业人数随之下降。随着韩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出生率的下降,青年人口还将进一步减少。
韩国青年就业率偏低的另一原因是很多处于就业年龄的年轻人选择了学习深造,这导致非经济活动人口(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参加或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多于就业人口。2000年到2009年,韩国的非经济活动人口占青年人口比例从52.8%上升到了56%,其中选择学业深造的人数比例从38.2%上升到了42.8%。
目前,韩国的青年就业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预兆,即有就业意向和能力,但不主动求职的人数正在增加,而且比例逐年攀升。这些人被称为“公试族”,他们不找工作而是一心准备公务员考试。一份调查显示,韩国有1/3的大学生都有过备考公共机关的经历。
大学教育应为青年失业埋单
受经济危机影响,韩国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日元对韩元汇率大幅上升,许多韩国年轻人纷纷到日本打工赚钱。
青年就业问题可以追溯到青年劳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带来的阻碍。21世纪以来青年雇佣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减缓而来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从供给角度看,则是由于高学历化导致了人才供给的增加。供过于求,无法就业的人数必然会增加。
另外,现在大部分大学和学院的教育质量低下,与职业相关度小,导致无法向社会提供足够的符合职业技能的人才。在青年就业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大公司、国家机关和国企在选择人才时,也都偏向于选择有经验的应聘者,而不是刚毕业的新手。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去甚远的学校教育是毫无意义的。
为进国企,宁愿等待
在韩国,年轻人就业时偏爱国有大企业。韩国在线就业网站与大学生网站一同对韩国1502名大学生进行了“营业额居前100的企业中最想应聘的企业”的调查,结果20.4%的学生选择了三星电子。这是三星电子从2004年起,连续第6年在该项调查中排名第一。浦项钢铁排名第二,但支持率仅为7.9%,与三星电子差距悬殊。排名第三至第五的企业是SK电信(5.2%)、大韩航空(4.9%)、国民银行(4.1%)。大学生选择就业企业的标准中,“企业前景”(25.4%)占最大比重,然后是“企业形象和文化”(23.2%)。值得注意的是,前10大最受欢迎公司里没有一家外企。
韩国企业的晋升制度和工资制度都遵循“年功序列”,“社员、代理、科长、次长、部长……” 这种职位体系是体现韩国“论资排辈”的代表性制度。可以说,一旦进入大企业,前途就会一路坦荡。所以,年轻劳动力偏爱大企业也无非是出于对丰厚经济收益的期待。大多数人宁愿等几年再就业也要挤进大公司的门槛,大公司的薪酬水准高、福利制度又好,如此一劳永逸的美事,多等几年又有何妨。
另外,过度的雇佣保障和年功制工资结构不仅妨碍了青年劳动力市场的雇佣,也延长了高龄化时代老年层的退休年龄。按韩国的年功工资制度,晋升过程也是十分漫长的,而且一名员工要到退休时才会拿到最高工资。 韩国就业门户网incruit与市场调查机构ezsurvey联合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企业普通员工晋升业务主管助理,平均需要3年5个月,晋升业务主管需8年,晋升部门经理需13年9个月,进入董事会需19年1个月。大企业员工晋升所需时间更长,进入董事会需20年7个月。所以,在大企业独占鳌头的韩国就业市场中,人才的流动自然变得十分缓慢。
事实上,韩国也正在努力改变这些晋升和工资制度,第一企划将职员相互间的称呼统一为“专员”,在内部人事资料中,将职员分为C1(社员)、C2(科长和次长)、C3(元老次长、部长),但职员间相互统称为“金专员”、“李专员”等。“社员、代理、科长、次长、部长……”这种现有的职位体系正在逐渐消失: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将原先的5个职位等级缩减为3个——“先任、责任、首席”;三星物产商社部门也在制定将原先从社员到部长的5个职位等级缩减为社员级、管理级和部长级3个等级的方案;SK电信从2006年10月就已废除了社员到部长的旧职位体系,并统一为“管理人”。
虽然对于极为重视称呼的韩国企业来说,这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但这种过渡却势在必行,而且缩减职位体系不仅能够增强人才流动性,也符合全球趋势。韩国翰威特咨询公司代表朴京美说:“韩国企业为了学习西方重视业绩的经营方式,正在缩减职位体系,这种趋势仍将继续。”
即便如此,韩国仍有必要在不改变职位工资的基础上将年功制转化为职务制甚至贡献制。这样,老年员工的退休工资不会减少,年轻人也会得到更多的上岗机会。公平的工资体制,无论对哪一方都将是好事。
[编译自韩国《时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