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迫免费工作的实习工

2011-12-29罗贝尔塔.卡尔里尼小超

海外文摘 2011年12期

  设计师自嘲地说:“我是个免费设计师。”女演员说:“他们替我交税但不给我工资。”准律师们维护他人的权利却忽视了自己的。自由职业者们在网上发出号召:不再做志愿者工作,从现在起,不给工资不干活!不论公共部门还是私人企业,意大利至少有50万实习生在从事无报酬的工作。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65%至少有过一次无酬工作的经历。通常,高素质的人才都会从有兴趣的、创新型的工作着手干起,但这些工作大多没有报酬。
  免费工作者中首当其冲的是实习生,有的行业实习生原本有少量补助,但因为经济危机,情况急剧恶化。实习可以使你的能力提高,为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但也可能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浪费你的时间。作为进入劳动市场的第一份工作,实习一直以来都很重要,但调查显示有52%的实习生没有报酬,另有15%的实习生每月报酬只有250欧元。
  这类人群所占比例可不小,在意大利,仅在私人企业就有33.2万名实习生免费工作。公共部门呢?尽管相关负责人没有提供准确数字,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数字绝不会小于20万。之后还要加上20万名准律师、准贸易咨询师和准公证员,他们必须通过培训才能获得参加国家专业考试的资格。而他们培训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当然是没有酬劳的。尽管在劳动法中明确指出培训生在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应给予报酬,但意大利大部分事务所都没有履行,就连国家部门也忽视了这条规定。
  就拿意大利外交部来说,去年有1800名实习生,今年580人,他们通过竞争获得了外交部的实习资格。这对于学习政治外交领域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机会,但代价也很高:没有任何补助或报销,就算是被派去曼谷或澳大利亚。“我很幸运被派往里斯本,机票价格不高,而且当地的消费也很便宜。”诺艾米说。她今年24岁,是的里亚斯特大学国际学院的毕业生。旅行、租房、食品消费,一共要负担3个月。“这次经历还是有帮助的,虽然有时他们只让你复印。”诺艾米说,她一直与自己的同伴们保持联系,他们也在国外学习外交技巧,“有很多人什么也学不到。”
  “我们必须说不,因为本来就不应该无偿工作。” 《科技报》的自由撰稿人希尔维亚说。她再也无法忍受无偿工作,便在网上发表微博:想让我写书、调解圆桌会议、撰稿、采访大会却不给钱的人请勿打扰,只报销车费旅费的也勿打扰。“尽管我的工作与爱好很接近,有时因为兴趣也会不计报酬去做,但我不能随便出卖我的才能。其他人也不应该无偿工作,这样会破坏市场。”这条微博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网友不断转载和评论,因为希尔维亚说到了很多人的痛处。“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有个好工作,无偿工作也无所谓。如果只是为了志愿、慈善等活动或帮朋友的忙也就罢了,但是这已经逐渐变成一种趋势,这是在贬低我们的劳动价值。”
  不付酬劳的工作大多是“好工作”,而酬劳的性质也是打马虎眼的地方。很多出版社或报社不给你钱,但却可以出版你的作品,刊登你的名字或照片。很多年轻的自由撰稿人为了出名,接受每篇文章3元钱的酬劳在著名报纸上发表文章。娱乐圈里这种事情就更多了。“我们这里不仅是黑工问题,甚至更惨,我们还有白色工作。”导演及演员玛努埃拉说,“所谓的白色工作指的是帮你缴税但不给工资。”这要归功于财政部的措施:他们只关心企业开了多少发票,缴纳多少税。所以很多人尽管在工资单上签了名,却从不见工资。现在这种行情愈演愈烈,因为很多演员只要能露脸不给钱也干。另外,能与明星同台演出5分钟也是一个大机遇,演员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劳动者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面对一些情况应果断拒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即使你的劳动成果为人知晓,没有得到报酬也不能称为劳动者。
  与此同时在美国,数以千计的设计师们集体抗议美国内政部新发布的“重改标志众包通知”,内政部希望通过网络寻找出最佳方案,将原来有百年历史的美洲野牛标志换掉。通知上写道:请寄给我们您的设计图,我们将从中选出最佳设计者。搞设计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在市场上价值2万到5万美元,而通过众包后,只有被选中的人能获得1000美元,剩下的人白忙一场。类似受到众包影响的还有书画刻印者等其他职业,他们都要承担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后果。《自由职业者的生活》一书的作者赛尔乔写道:“众包作为一种低成本收集资源的方式正在不断扩张,我不禁怀疑无偿工作真的比没有工作好吗?”
  目前,美国一群自由撰稿人正在共同起诉不给报酬的《赫芬顿邮报》,他们认为《赫芬顿邮报》无偿使用大众智慧是不合法行为。而在意大利,自由撰稿人都是独立个体,并不像美国那样结成联盟,因此很难通过法律维护利益。图片设计师马里奥说:“我真不想做免费设计。我干这一行已经有20年了,经历了所有的科技发展变化,互联网革新使得所有人可以资源共享,但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众包。现在人们都想免费得到一些类似于设计、写作、画图等服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公司并不了解这种专业工作,不能分辨出设计师能力的高低,又不想付出过高的成本。所以,众包已经不再是年轻人或新手们竞争的渠道,而是不想付酬劳的代名词。”
  [编译自意大利《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