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颁奖大会综述
2011-12-29钟利平
啄木鸟 2011年10期
2011年8月28日,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颁奖大会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家和各界人士60余人参加了大会。与会代表在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的同時,还探讨了中国原创侦探推理小说的现状及发展。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著名作家、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长苏叔阳,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武和平,全国公安文联副秘书长盛清宪,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国强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作家颁奖。
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是全国公安文联、全国公安作协与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合作举办的一项赛事,主旨为推动中国原创侦探推理文艺作品的健康发展与繁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样式,侦探推理文艺作品始终集宣传法制、普及知识、弘扬正义于一体,以设谜、解谜为推动情节发展锁钥,以塑造个性鲜明的侦探人物形象为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从19世纪的美国作家爱伦•坡,到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近二百年来以他们的作品为代表的侦探推理文艺作品风行世界,一直居于畅销读物的前列。我国自宋代以来即有内容独特的“公案小说”传世;近百年来也汲取欧美、日本侦探推理文艺作品之长,创作出一批风格多样的侦探推理作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新作迭出,涌现出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推理作品,拥有自己的读者群。
会上,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长苏叔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这次大赛不仅有小说作品,也扩展到影视等领域,说明我们的侦探文艺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作品不仅讴歌真善美、弘扬法制、启迪智慧、伸张正义,在写作技巧上也有了长足进步,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整个评奖过程公开、透明、严肃、认真,获奖作品也随之立即出版,在市场上受到了读者的喜爱。目前,协会的作家队伍中不仅有大陆的侦探推理小说作者,还包括港台及海外作者,今后发展空间很大。这是一个团结的队伍,非常有利于侦探小说事业的长远发展。他说,纵观历次评奖作品,我们能看到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的整体水平是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走。
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武和平创作的《预备警官》荣获本届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以其对刑事侦查和犯罪学的熟稔形成自己小说的特有风格,即动作性强、现场感强,情节惊险紧张,使读者如临其境,充分展示了侦探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美、惊险美、悬疑美。他在获奖感言中说,中国侦探推理文学又走过了十五年,从边缘文学流派逐渐进入主流文学,并获得好评;协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几个人到一批人,由资深作家到年轻群体,足见本文学样式的生命张力和巨大的市场。他还特别感谢苏叔阳会长、于洪笙副会长及一批积极对侦探推理小说发展壮大作出贡献的同志。他说,在苏叔阳会长及诸位的强力支持下,中国侦探推理小说事业异军渐起。艺术源于生活。“我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 他强调,侦探小说创作者尚需努力。目前创作还存在形浅神散、特色不明、底蕴不厚的缺点,从量到质上都还需要努力。具体而言,目前的中国侦探推理小说尚有三个不适应:一是与民族文化深厚底蕴不适应;二是和其他文学流派有距离,不相适应;三是和大時代的需要不适应。他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法治。作家要进一步提升侦探推理小说的质量,提升自身素质。作品要遵循文学创作规律,要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要有社会责任、法治责任,要体现作家的终极关怀。他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侦探推理文学作品问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创作的《血之罪》荣获最佳推理奖,这部作品曾被英国《卫报》评为“亚洲十大犯罪小说”。他认为他的作品之所以获奖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他的主业是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写侦探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可能评委给予了一定感情倾斜;二是主人公是律师,可能这类小说较少;三是小说反映了中国法制的一些现状。这篇小说源于一个真实的错案,对发生的错案通过文学作品展示给社会公众,会有助于公民了解、反思司法制度的漏洞,有利于法治的完善。他说,错案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侦探小说的主旨就是弘扬法治,我们的作品受读者欢迎,才会对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公安文联副秘书长盛清宪作总结讲话。他说,我国侦探推理小说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宋代流传至今的各种“公案”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其严密的推理过程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侦探推理小说在创新中求发展,整体创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推理小说模式,推动了我国侦探推理小说的繁荣和发展。
这次的获奖作品中,还有周浩晖布局严谨、推理绵密的最佳中篇小说《生死翡翠湖》,女作家水天一色用契诃夫式的手法简洁生动地刻画了犯罪者委琐可怜人生状态的最佳短篇小说《我这样的人》。此外,著名作家蓝玛的《无脸人》塑造的侦探桑楚获得最佳人物奖,郑颖《鱼水错》获最佳情节奖,香港小说学会会长郑炳南《人生到处之何似》获得最佳语言奖,公安女作家胡玥的《做局》获得最佳构思奖,厉渐高以“非典”疫病为背景创作的《孤岛》获得最佳悬疑奖。被出版界誉为“中国悬疑小说界最有实力作家之一”的宛如的作品《食人蝶事件》荣膺最佳新作奖,陈佩斯的《古宅》获最佳戏剧奖,张策、周燕妮的《最后的99天》获最佳影视剧奖,鲁坚、王建武的《死亡迷局》获最佳数字电影奖,最佳图书奖则颁给了专门从事少儿读物创作的公安作家杨老黑的系列作品《地器之谜》和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从近年佳作中遴选的《2010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系列》。《2010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系列》(《生死翡翠湖》、《锁不住的秘密》)一经出版,即获得市场、读者双认可。网友评其为“五星级”,认为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没有血腥和暴力,没有妖魔鬼怪,给予人的是‘头脑体操’”。
这次获奖的是从2008至2011年出版的图书或报刊正式发表的作品中评选出来的55部优秀作品。大赛为了鼓励有才华有兴趣的年轻作者的加入,特别设立了入围奖。最佳组织奖,颁发给了在校园中颇受欢迎的《推理》杂志。大会还颁发了特别贡献奖,褒奖十五年来以崔亚东为代表的十五位对繁荣发展中国侦探推理小说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
在随后举行的中国侦探推理小说十五年发展研讨会上,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洪笙介绍了中国侦探推理小说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概述了我国侦探推理小说创作的发展状况。她说,十五年来,侦探推理小说这个文学样式发展很快,创作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作品多种多样,题材更加广泛,人物形象日渐突出,在表现风格上也有很大丰富,文学样式日益走向成熟。同時,她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侦探推理小说流派;二是缺少影响较大、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三是网络语言虽有生动的地方,但有许多不确定性,需要规范化。
著名作家冯华就自己如何选择题材和塑造作品主人公普克作了发言,并就如何把侦探推理小说成功改编成电视剧谈了自己的体会。她说,目前,侦探推理小说有一定的市场,人物塑造和选题很重要。尽管观看影视戏剧的人们越来越多,但对作品进行成功的改编也会吸引人们关注原创小说,她创作的11部长篇小说的畅销,与其成功改编成影视不无关系。她强调,小说结构很重要,要有逻辑性,有理性;在人物塑造上要赋予其特性,独立性;在选题上要有一个好的核心,要赋予作品時代内容。
新锐作家宛如就如何构建侦探推理小说的推理过程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常大利等作家也纷纷发言,畅谈创作心得。
苏叔阳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国侦探推理小说从1996年第一届大赛举办,到现在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了。十五年来,简单来说,具有三个变化:一是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案件报告的单一模式;二是小说开始有人物,且日益丰满;三是语言更加讲究。最后,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繁荣中国侦探推理小说创作,以第五届大赛为起点,再上一个新台阶。并以此为旗帜,再出发,再前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杨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