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声遗少东东枪

2011-12-29

南都周刊 2011年2期


  他以一个人的ISO认证标准,一个外企白领业余时间的产能,来孜孜不倦生产他一个人的神话。
  
  猩猩点灯。
  接下来为您表演家传绝技,大石碎胸口。
  子贡问仁,子曰: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2007年6月开始,东东枪定期在博客里发布他的“俗话说”系列,当年新年到来前,已经攒到5718条。这些因他或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段子”,每天吸引一两万人次的点击。某天郭德纲打电话给他:“好久没见了——前两天去你博客上转了转,找了几个包袱。”
  他喜欢郭德纲,打2001年头一回从网上听到郭德纲两段相声,就感叹:此人必红,三五年不红,三五十年后也得红。但他骂郭也骂得直率:说相声说得好好的,钱应该也挣够了,何必去演电影当主持人呢——明显演得不咋地,主持得也不咋地嘛。
  一家杂志社找到编剧史航,让他推荐2010年最喜欢的图书和现场演出。他把票投给了段子集《俗话说》和相声剧《六里庄的艳俗生活》——都是东东枪的作品,前者是他今年五月份出版的新书,后者正在北京麻雀瓦舍剧场展开第三轮演出,是当下京城文化圈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表示该剧让人“笑得满脸是嘴,哭得满眼是泪”,更有网友盛赞《六里庄的艳俗生活》堪为“大唐以来最好的相声剧”。
  东东枪,何许人?
  
  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
   2007-01-11
  知名博客作者、段子高手、饭否坚守者、网络红人……这些模糊不清的称谓都适用于东东枪。
  史航年长东东枪十一岁,2000年的某次网友饭局上相互认识。那时候的东东枪还叫“新鲜虫子”,刚上大学。在饭桌上,他说得少听得多。“知道他是80后,瞅着像70后,说起话来像60后”。
  生于1982年的东东枪长得白嫩,头顶上却开始有谢顶倾向,一张国字脸上是机关干部范儿。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早熟是早熟者的通行证,早衰是早衰者的墓志铭。”见记者这天,他穿了件大红色夹克,这样能显得更有活力一些。他现在的工作,是一家外企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
  东东枪逢人便客客气气一声“X老师”,特有老北京那种寒暄的感觉。早些年他与一帮网友排话剧《茶馆》,东东枪演刘麻子。在史航看来,大多数网友太没有那个时代的章法,东东枪却看着就像是那个时代混出来的人一样。
  生在天津,东东枪从小读各种杂书,喜爱各种曲艺,听着电台里的《每日相声》和《笑一笑十年少》长大。2006年在网上自办“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煞有介事编出唐朝长安城外六里庄一系列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自己电脑上,他自顾自吹拉弹唱、把自个儿的声音“掰”成男女老少、各地人等,一个人撑起了半小时的播客节目。2006年,凭这个电台,他在网上小火了一把。
  那时他在网上玩得正high,也是他走在人生十字街头不知去向的时期。2004年大学毕业,凭靠打小练就的那根三寸不烂之舌,他顺利拿到一家位于上海的外企的管理培训生offer。
  曾与东东枪在上海一起合租房子的前同事Endy回忆,周末东东枪会自己躲在屋里唱歌,放相声、戏曲,给自己录音,然后自己听着取乐。“那哪是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喜欢的东西啊。”
  Endy觉得他长相老成,却仍然有着一副年少轻狂的劲儿。“放在一百年前,东东枪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旗人子弟,托着鸟笼泡茶馆听相声喝花酒。我相信东东枪也向往这种生活。他常有愤世嫉俗的调调,却不会老是提着忧国忧民的心。东东枪是享受生活的人。”
  在获得上海户口社保卡一年后,他黯然离开这座城市。“楼高,街窄,人操蛋”,在博客中他玩笑般写道。在那里,他听不到郭德纲的相声,陪伴二十余年的京津曲艺总也抓不到,水土不服的东东枪回到了北京。他再不想离开这里。
  在一家创业型出版公司,东东枪当上了图书编辑。他每天更新的msn签名是同事杨葵的一大乐事。“逗分好多种,”杨葵自称是个“反逗派”,“胳肢出来的笑,和会心一笑肯定不是一回事儿。” 他说,东东枪属于满场乐翻人,他还空着个脸,若无其事做无辜状的那种人。
  几个月后出版公司关张,他晃荡了好几个月。于是闲下来搞起了“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
  “《新闻乱播》-六里庄百姓喜迎沙尘暴特别报道;李不太白因言获罪遭朝廷逮捕;《路况信息》- 城东大批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