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客

2011-12-29

南都周刊 2011年2期


  被微博改变
  文_ 那五
  #微博一年##观察团#
  回顾2010年,若要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我首推微博网友。这个由各界精英与无数普通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过去一年中印证了什么叫做中国式的“围观就是力量”,从宜黄钟家事件,到上海大火事件,再到最近的乐清事件,都因为微博网友的围观而演化成席卷舆论的公共话题,微博上口水汹涌,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事件的后续发展。
  微博的力量,我说了不算,来看看大伙怎么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微博用户中,94%的人认为微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73%以上的人将微博当成重要的新闻来源、消息来源。在互动百科公布的2010年度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上,“微博”一词也名列榜首。微博用户@夏商的感触是:“微博一年,许多在往年被遮蔽的公共事件被快速传播,这是科技的力量。其间也涌现了一些关注群体事件的公益人物,不乏奔赴现场的行动派。但这批人也被认为动机不纯而饱受嘲讽。我要说,这些朋友不是完人,有缺点,也许也有虚荣心,但相比所做的实事,这又算得了什么,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你自己干了什么?”
  夏商所说的“行动派”,应该包括几个赴乐清的民间观察团在内。由于钱云会之死疑云重重,以微博为主要动员阵地,网友自发组成了几个观察团奔赴乐清调查。但是,因为有观察团作出了“不合需要”的调查结论,观察团自身的公信力也受到了网友质疑。如@赵世龙1967质问:“参与了那些调查团的人,可不可以认为他们在此案中起了不好作用?敲锣打鼓地去,才二天就草草下了个有司大大喜欢的结论。”
  其实,大可不必苛责几个民间观察团,他们无力提供结案陈词。人们更应该看到观察团的正面意义,用观察团成员@笑蜀的话来说,“中国最缺也最需要发育第三方力量,即非敌意非对抗但最大限度独立和中立的公民自发组织的力量。这也是公民观察团的意义所在。”
  
  #任志强##禹晋永#
  对一些人来说,微博是他们的克星,比如@唐骏,如果没有微博,谁知道他的学历可以复印?对另一些人来说,微博则是他们的形象设计师,只要经营得法,背负骂名的人也可以华丽转身,比如@任志强,正是在微博上完成了从冷酷开发商到“知心大哥”的形象转变。@潘石屹透露说:“中午与客人一起吃饭,@任志强自己说,四年前自己是人民公敌(有杂志的封面故事为证);三年前是中国人最想打的人排行老三(前两个,一个下台了,一个进监狱了,任总夺冠了);两年前是姑娘最想嫁的人(臭美,我没有看到过);现在粉丝过百万,粉丝们常在网上说:‘要买房,听强哥的。’变化多大!”
  同样是房地产开发商,@禹晋永却在微博遭遇滑铁卢,从在“唐骏学历门”中跳出来主动当靶子开始,禹博士的个人形象就一再失分,最近他悬赏“征集@王小山网上非法言论”的举动更令人大跌眼镜。许多人忍不住去怀疑禹博士的智商。最近禹博士高调宣布:“民国15年黄埔军校四期蒋介石颁发的上将中正佩剑被我高价淘到,该佩剑品相端正,工艺精美,刀刃寒气逼人,是绝佳的收藏好品,现上图与大家分享,有军刀收藏者和爱好者可与我联系。”立即引来讥笑,@张恩超说:“你们不要没文化诋毁@禹晋永高价淘得的民国15年上将中正剑不值钱,中正剑民国23年才开始生产,国民党民国24年才开始授衔,禹总这把剑比它们分别早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