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学科学

2011-12-29王丽芳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摘要:当前,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幼儿探究仍然感到茫然。那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才能取得实效呢?本文做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教育,贴近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现今,幼儿园新《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纲要》精神不谋而合,他倡导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显前卫,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要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应以幼儿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事物组织活动。
   1. 善于捕捉生活教育契机
  最有效的学习是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组织科学活动。如在自然角里刻意进行稻谷发芽实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关注稻谷发芽的情况,过了几天,孩子问:“老师,为什么米没有发芽呢?”果然,稻谷都已经发出了嫩芽,可米粒却已被水泡得发胖了。教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上网查、和爸爸妈妈一起翻阅图书等)去查找米不发芽的秘密。由于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探求答案的积极性很高,很快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幼儿自身努力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要有意义。
  2. 注重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内容
  幼儿年龄小,难以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科学概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使之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例如,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边玩桌面游戏,边交流双休日在家的情况。一个小朋友说,“昨天爸爸妈妈带我上动物园,看到了老虎和狮子,还有猴子,我还给它喂了香蕉。”另一个也兴奋地说:“我也去了,看到了河马和孔雀。可是孔雀没开屏一点也不好看,妈妈说开屏就很好看,我们等了很长时间孔雀才开屏,真是漂亮极了。”可见孩子们对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对有些动物又不怎么了解。我们趁热打铁生成了“动物世界”这一科学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由于这些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非常的投入。因此,日常生活中如能及时捕捉到幼儿交流中的“兴趣点”,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开展科学活动的线索和依据。
  二、将科学融入幼儿的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应该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的过程,生活情境体验是指幼儿的学习和幼儿的生活不可分,是置身于现实情境中的人格化的学习。因而我们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所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把课程题材原于经验之中”,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
  要注重幼儿生活实践,让幼儿调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如瓶盖打不开了、玩具不动了……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开始,可以先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让幼儿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当玩具动不了时,可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当幼儿围着玩具查看时,可以提出“这个玩具是靠什么动起来的”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经过启发,幼儿可能马上会想到答案,“是不是没有电了”“也可能是电池装反了”等,显然孩子们对电动玩具是有一定了解的。这时就可以进一步提问:“那应该怎么办呢?”很快孩子们就想到了重装电池和换电池的办法,通过他们的尝试,问题解决了。当孩子们看到玩具又动起来时,他们不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2. 让幼儿置身社会生活环境
  幼儿日常科学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室,应该让孩子走出教室,融入社会,以此来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例如,带孩子到马路上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让幼儿说说车的种类、车的标志等,丰富了幼儿认知范围。春天百花盛开,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花圃,花工的介绍使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在探索中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捕捉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散步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所占的时间不长,但它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在散步时,孩子们很自然地簇拥着老师慢慢走,如果忽然发现一部分孩子不走了,这时他们一定是有了新的发现。如地上的蚂蚁,或者在捉跳跃的蚱蜢。此时老师就要抓住时机,走过去与他们一起观察,讨论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使老师与孩子们达到心灵间的沟通。除了在散步中渗透科学教育,在其他环节中科学知识也随处可见,只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把握它,就能活化我们的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是广博而深邃的,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闪烁出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洪秀敏.有效引导,市科学探究活动取得实效[J].幼儿教育,2009(6).
  [2]吴畏.陶行知教育思想——历久常新,与时俱进[J].中国教育学刊,2003(4).
  (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