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1-12-29荆长星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如何使学生成为既有吃苦耐劳精神,又有过硬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通过多年的机修钳工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同行交流。
要从根本上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阶段“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教学模式要“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为此,教学过程可按教学内容作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实践——观察——总结
比如,我们在讲机械基础轴一章时,可先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减速器的拆装,认真观察轴上各段(部位)的作用,在对轴有一个充分认识的过程后,转入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使转轴的学习从特殊过渡到一般,便于学生理解。
二、提问——讨论——讲解
给学生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踏板向前行驶,而翻转踏板时,自行车为什么不会倒车。由于自行车对同学们来说都十分熟悉,讨论就会非常激烈。然后再讲,同学们就很容易接受。
三、参观——讲解相结合
学生大多数从未进过工厂,对设备和零部件的结构不理解,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增加直观认识。例如,在讲齿轮传动一章时,可首先安排同学们参观齿轮加工过程,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滚刀,对齿轮轮廓形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利于理解概念。
四、将课堂搬进工房
做到理论与实践在时空上密切结合,压缩纯理性,加强实践性。例如,在讲钳工工艺学螺纹加工一章时,如在教室讲解,教师最多将丝锥、板牙及铰杠这类教具带入教室进行展示,但工作姿态、操作要点难以清楚表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激发。如在实习工房进行讲解,可将重点内容融入示范操作之中,便于学生理解。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该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多、名词多、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教师课堂灌输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能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展示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以取得生动的教学艺术效果。
总之,学校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在用足用尽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学生主体参与融入教育教学的行为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