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图书室的藏书建设

2011-12-29施茹丽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任何一个图书馆(室)建立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建立自己的藏书,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书,也就不成其图书馆(室)了。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社会上的文献资料经过图书馆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后,变成图书馆的藏书(也称“馆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就有明显的区别了),然后再向服务对象(读者)借阅流通,传递使用。因此,“图书馆藏书”就是指图书馆收集到的和管理着的全部图书、报刊以及其他载体形态的文献资料的总和。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任务的完成。为此,本文就对图书的收藏和整理方法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藏书建设的原则
  一般图书馆(室)的藏书建设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不同的图书馆功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图书馆侧重于收藏,有的则侧重于服务,其藏书建设也要根据其功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侧重于收藏的,应多收藏一些古籍、珍品等,而侧重于服务的则应多收藏一些实用性的图书。我们中小学校的图书室更应多收藏一些中小学生喜爱的、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图书。
  2. 系统性原则
  藏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遵守系统性原则。图书的收集、整理要有系统,要有系统地去选购图书,而不能盲目地、凭个人兴趣爱好来乱采购图书。图书的整理、分类要有系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图书的归类、出借要有系统,要做好图书的出借记录、赔偿依据等。
  3. 分工协调原则
  藏书建设的主要工作有:图书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保管,这些工作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分工来完成的。所以,要做好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这项工作,各部门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调。对于我们中小学校图书室来说,我们图书管理员更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4. 剔旧充新原则
  图书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出借图书为读者服务,特别是我们中小学校图书室,服务对象是正在生理、心理发育期的青少年,其借阅图书的内容要符合现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符合现在的国情。因此,图书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根据形势和自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剔除一些旧的、不受读者欢迎的、落后的图书,充实一些新的、有利于读者身心发展、对读者有较大价值的图书。
  二、藏书的收集
  藏书的收集是图书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称藏书补充。虽然藏书收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分为购入和非购入两大类,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1. 藏书的购入
  藏书的购入是藏书收集的主要方式,具体来说又可分为订购、选购、邮购等。
  藏书的订购。藏书的订购是指各图书馆根据自己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以及读者对借阅图书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一些专业书店、出版社订购藏书的行为。我们学校图书室每年都要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师生对图书的借阅要求,向各级新华书店订购一批藏书。
  藏书的选购。藏书的选购是指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派图书馆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赴各大书店选购藏书的行为,也是补充图书馆藏书的重要途径。去年暑期,我校就专门选派了学校分管教学、教育科研的领导赴杭州各大书店选购了近千册藏书。
  藏书的邮购。藏书的邮购是指各图书馆根据读者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参考各书店提供的参考书目,选择要邮购的书目,进行邮购的行为。藏书的邮购也是藏书收集的有效途径,具有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我校图书室每年都要向各书店邮购一批藏书。
  2. 非购入藏书
  非购入藏书是指通过呈缴、接收、调拨、征集、复制和下载等途径收集到的藏书,是藏书收集的补充方式。
  藏书的呈缴和接收。藏书的呈缴和接收(也包括个人捐赠等)是个体自愿地把自己的图书呈缴(捐献)给图书馆,也有是由于单位的撤并、性质的变更等而进行移交的图书。例如,我市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的要求,撤并了柏社中学,原柏社中学图书室的藏书就被兰三中图书室接收了。
  藏书的调拨和征集。藏书的调拨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调拨给图书馆的藏书。藏书的征集是图书馆根据自己的需要,向社会征集到的藏书。在计划经济年代,由这两条途径收集到的藏书多一些,而现在由这两条途径收集到的藏书越来越少了。
  藏书的复制和下载。在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电子图书(网络图书)也必将成为我们图书馆藏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许多图书室都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在网络上复制和下载藏书是充实我们电子阅览室藏书的重要途径。我校图书室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和信息组一起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并由专人负责网络图书的复制和下载工作。
  三、藏书的整理
  为了对藏书进行科学的管理,能使服务对象(读者)在浩如烟海的馆藏中快速、准确、方便、低廉地找到所要的文献,我们要对藏书进行整理。
  藏书整理对图书馆藏书的整体来说,是要根据每种图书的内容的学科属性,把不同的书加以区分,把相同的书放在一起,把相近的联系在一起,整理得有条有理,使之成其系统,亦称“分类”。而对一种具体的图书来说,则要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按照既定分类体系(指某个分类表),将它归到与它内容性质相同的一组图书中去,亦称“归类”,一般也把归类称为“图书分类”,本文中把这两种统称为分类。
  1. 分类的方法
  分类法(也称分类表)就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并固定其先后次序的一种分类体系。它是图书馆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工具。分类法有多种多样,如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中小型表、武大法等。
  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都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图法的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和索引。类目表,是分类法的主体,是类分图书的依据。如果没有类目表,我们就无法分书。它由基本大类表、简表、详表和复分表几种表现形式。
  (1)基本大类表,又称大纲,它是类目表的骨架。有五个基本部类:(马、列、毛等领袖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二十二个基本大类:分别用二十二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略)。
  (2)简表,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展开而形成的基本类目一览表,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千五百多个基本类目。对一般的中小学校图书馆(室)来说最适用此表。
  (3)详表,又称主表,是图书分类表的正文,是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
  (4)复分表,又叫辅助表,有专用复分表和通用复分表(共有六个主表)两种。
  (5)分类号码(又称分类标记),是分类表中类目的代码,在分类法的左边。中图法由一个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共同组成的混合号码,采用“分段标示法”,即用字母、前三位数字和小圆点。
  2. 图书的加工
  在完成了对图书的分类之后,就进入了下一步的工作流程,图书的“加工”。加工的内容是:编号、盖章、写(贴)书标、登记等,具体操作为:
  (1)编号。凡进入图书馆的藏书都要打上财产号,要求:号码要衔接,不能断;不能打错号;不能一本书打两个号。
  (2)盖章。凡进入图书馆的藏书都要盖上藏书图章,要求:图章要盖端正;要盖在书页的适当的空白处;不得损伤该书的字迹和设计的图案、画面等。
  (3)贴书标。要贴在书脊的适当位置(一般离“书脚”2~3厘米处)。要求:整齐,索引书号要尽量能看得到。
  (兰溪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