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叙文构思的辩证法
2011-12-29张宝梅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没有丑,就无所谓美;没有假,就无所谓真;没有恶,就无所谓善;没有痛苦,就无所谓幸福,这就是辩证法。
有一则话题作文,材料是: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时刻,给我们心灵的愉悦,给我们精神的富有,给我们创造的激情,给我们思考的精神……请以“美好的时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假如要写一篇记叙文的话,该如何构思呢?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一个小孩从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父母把他遗弃在一个车站里,后来被一个好心的叔叔领走。这位叔叔经过几年的努力,挣了五万块钱,终于在一家医院里治好了这孩子的眼睛,当医生拆去了蒙在孩子眼上的最后一层纱布时,已经十三岁的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他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同时他发现把他抚养成人并为治好了双眼的叔叔竟是一个盲人。文章的构思很好,结尾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使人感到这“美好的时刻”不仅是指这孩子重见光明,看到了世界的美好,更是指这孩子一睁开双眼就看到了一颗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写医生为他拆除纱布的一段,细节描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遗憾的是小作者在写这孩子与那位叔叔一起生活的时候,重点写了叔叔对他的关怀和照顾,其实这里重点应该写这孩子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只有把这渴望写得越强烈,越痛苦,那么,当医生拆掉最后一层纱布的一刻才显得越“美好”。这就是辩证法。
还有一则话题作文,材料是: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前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最后8秒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赢球必须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要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向自己的篮下跑去,并迅速跳起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当裁判宣布双方打平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一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要求以“创造机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看到这个话题,构思的时候,首先要想的,不是如何创造个什么机会,而应该是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而且这个难题,从常规的角度去思考是很难寻找到解决的办法的,必须打破常规才有可能闯过难关取得成功。就像《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王平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困守西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司马懿大兵压境,在这种情况下,一生从不弄险的诸葛亮打破常规,使用空城计使司马懿大军倒退四十里,这就叫做创造机遇。
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患了癌症,临死前,出了一道题,通过当地一家报纸征集答案,题目是: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凡是答案与他预先锁在保险柜中的答案相同者,即可获得一百万法郎的奖金。结果,在近五万份答案中,只有一个名叫蒂勒的小女孩拿到了全部奖金,她的答案是:野心。假如让我们以“野心”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该怎么构思呢?当然,要对这个“野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里的“野心”不是指政治家夺取权位的野心,而是一个人有没有改变现状,不断超越,从而使自己抵达一个又一个人生顶峰的梦想。是一个褒义词。如果就野心说野心,则很难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首先,要考虑这野心是怎么产生的,是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是一件什么事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压抑,还是一件什么事使自己感到了不平?就像鲁迅在《呐喊》自序写的:“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件事使年轻的鲁迅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使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里鲁迅先生既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野心,也写出了产生这一野心的背景。
总之,没有长期失明的痛苦,就显不出拆去了蒙在眼上的最后一层纱布时看到一切的美妙;没有仅剩下的8秒钟还必须再赢3分才能出线的困难,就显不出教练突然要求暂停并自投自篮这一非常规行为的重要意义;没有日本课堂上那令青年鲁迅痛心的一幕,很可能就没有“弃医从文”的这一野心。需要注意的是,失明的痛苦、出线的困难、痛心的一幕只是一种铺垫,而美好的时刻、机遇的创造、弃医而从文才是关键,写作时前者应多用叙述,说清即可;后者应多用描写,不但要写清,还要生动、形象、感人。
(赤城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