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
2011-12-29乔建利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师要注重行为和仪表
体育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代齐头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
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加显著。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
三、新课标下的体育课要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
1. 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处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 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
体育课教学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因此,作为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赤城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