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赏析及演奏

2011-12-29陈默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摘 要:贝多芬在奏鸣曲的发展和创新上作出重要的贡献。《暴风雨》充满了内在的矛盾,紧张的动力,戏剧性的冲突。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乐章;旋律
  
  贝多芬在1802年创作的这首曲子由三个乐章构成,并且都是用奏鸣曲式写成。作品反映出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热情,他将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的憧憬,全都诉诸音乐之中。他是一位英雄式的人物,音乐中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这首富有浪漫诗意的精美作品,充满了巨大的热情和浪漫主义气质,同时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当他的学生问及有关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时,贝多芬说:“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这首乐曲便因此而得名。罗曼·罗兰说:“《暴风雨》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这是他,就是他本人。”
  一乐章
  第一乐章由引子带入(如谱例)。
   主题出现在第二子节的延长音之后,在低声区威严庄重、忧伤。贝多芬往往用最平凡的素材和最朴素的语言来表达最为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乐章一开始出现的宽广宁静与激动不安相对比的主题,就是由最普通的和弦及回音构成。一开始的琵音是两个piano,很轻,不能慌乱。快速的八分音符小连线出现三个小节。同音反复的小连线要有弹性,左手和弦要清晰、肯定。回音要充分、稳重。主题中含有广板,快板、缓板。第八小节至十六小节,要找到重音是在第一拍和第三拍。到二十小节,主部终止进入连接部,新的旋律出现了中声部的三连音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左手的重音浑厚,雷鸣般的奏出。双手旋律的交替不能影响三连音的连贯性。在第三十八至四十小节处运用了减七和弦,增添戏剧效果。这之后副题出现,它活泼而轻巧,又带有一丝叹气的感觉,右手的小连线依旧有弹性,左手要均匀。第五十二小节是一串下行小三度长乐句,到五十五小节,和弦强而有力,充满英雄般气魄。第六十九小节,左手八分音符的经过句由弱至强。七十五小节至八十七小节完全终止,八十九小节的八度要弹得饱满。此段较为平稳。
  和最开始的奏法一样,不能慌乱,乐曲变得安静、温柔。接下来的快板非常的激烈,此处要使用踏板、感情逐渐高涨起来。两个piano旋律在左手,直至一百一十六小节。一百一十七小节换为右手八度。一百一十九小节至一百三十小节,双手奏出隐伏旋律。一百四十一小节右手轻柔独奏出五小节后,主题出现,此处加弱音踏板。一百五十七小节双手八度和弦整齐,轻,但不能模糊,之后的三连音和六连音均匀,颗粒,拍子准确,渐强要做出来。
  在经过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后,声音充满孤独和失落。逐渐减弱至消失,极其沉闷的全音符结束在D小三和弦中,暴风雨结束。此乐章展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场面。
   二乐章
   激动的思绪暂停下来,慢板乐章让人安静,第一乐章的创伤在这里得到抚慰。主题同样出现在琶音之后。
  宁静和谐、温柔,旋律抒情如歌。琵音和弦雄壮、肃穆。第二小节八分复附点音符要准确。第五小节音阶式的小音符要弹得光滑平稳。回音弹奏由上至下,切忌过快。和弦强弱对比要明显。十四小节左手双音复符点要整齐。第十七小节出现了新材料,右手弹奏表情丰富的三声部,和弦连贯,左手低音轻触键,三连音要准确,如似电光火石般一碰就完。
  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调上反复出现。第三十一小节开始出现了感人,朴素的旋律。五十小节右手颤音和B,C两音要在半拍内完成。五十一小节左手三十二分音符声音要轻盈、连贯,节奏准确,不能影响主题,要单独放慢练习,手指放平。第五十五小节起至f之前,左手要渐强,此处的旋律非常丰富。五十六小节开始,左手每组琵音的弹奏用手腕配合。六十小节与十七小节相同材料在不同调上弹奏。最后以相距四个八度的八分音符结束,此乐章有六个小节出现的三十二分音符跳音,用指跳来练习,声音颗粒,一口气串好,感觉似“藕断丝连”。两处的华彩是到后一小节的第一个音上。
  此乐章展现了暴风雨过后的宁静画面,是一首恬静安宁的夜曲。
  三乐章
  最后这一乐章由快速十六分音符组成,是一首很美的终曲。浪漫的情绪中又流露出些许的伤感。一直持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使此乐章充满动感的魅力。右手每一句的尾音不要弹得过短,手腕轻提即可。
  从头至二十一小节,强弱对比不那么明显,之后到极强,半音阶速度要准确。三十小节左手低音连续出现四次至极强。三十五小节起,左手跳音给人一种急切之感,连续波音之后紧接着右手八度跳音,用腕跳来练习,手腕放松,左手有一条低音声部旋律,注意分层控制,伴奏部分不能响。五十一小节与八十三小节右手分解八度手指贴键,大指力量多些。九十一小节突然轻,四小节引出展开部。每四个小节强弱交替。
   一百九十九小节至二百一十四小节右手独奏由极强至弱至极弱,引出再现部。三百一十五小节极强延伸四小节后突然弱,四小节连续相同半音后进入尾声。
  材料与主题一样,全曲在川流不息的音流中结束。此乐章速度要求严格统一,掌握好力度、音色、乐句方面的细微变化。左手弹奏要一带而过,不能长。
  这首曲子中有沉重的痛苦、悲哀,也有强劲豪迈,近于粗犷的冲击力量,有含蓄、柔情、深沉的思索,也有胜利的喜悦和狂欢。这些极其丰富的感情,是激烈动荡、冲突起伏的时代在贝多芬内心引起的反映。为表现这空前复杂而广阔的内音,他突破了传统的风格、形式和手法,开拓创新,贝多芬的奏鸣曲在曲式规模、主题展开、和声功能、织体的复杂以及节奏的动力上超过了前人。在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法上,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的动机展开的手法,又吸了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