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应如何写好议论文

2011-12-29苏安民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议论文以稳固的结构、充实的内容、清晰连贯的思路、真实健康的情感、稳定理想的得分,深受高中生的青睐。因此,高中生应如何写好议论文,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近几年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诉诸笔端,以与读者共勉。
  一、学会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既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只要抓住这一结构,那么文章的思想就会清晰,说理就会充分,结构就会完整,给读者的印象就会深刻。
  二、学会积累素材
  素材的积累是高中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像俗话所讲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对于写作而言,学生就是巧妇,素材就是大米,即使再聪明能干的厨师,也做不出没有米的米饭来。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积累:
  (1)从生活体验中去积累。文章就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悟生活,只要关爱生活的暖流经常流淌在心中,就会让这多股暖流激起朵朵夺目的浪花,奏响广大读者心中的和弦。如在写“压力”时,大多数同学都写到了一个共同的压力——考试,结果千人一面,千人一词,没有了新鲜感。一位考生灵机一动,他看到考场上的时钟,看到那分分秒秒不停转动跋涉的秒针时,他写到:啊,我难道不是这根长长的、瘦弱的、攀登不止、奋斗不息的坚强的秒针吗?虽然我要跋山涉水,上刀山下火海,冲破重重阻力,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只要我选择了坚强和刻苦,我就战胜了脆弱,化压力为动力。看到这些深情的、闪耀着生活灵光的话语,读者的心能不为之一动吗?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要关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话题,也可以调动自己所钟情的体育、影视、音乐等健康爱好。如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和焦点词语,中央电视台进行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等,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3)从教材中挖掘积累。语文课堂其实就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其中的深刻观点,精彩句段,典型事例,奇妙构思都可以成为高中生作文的素材,高中生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无限潜力,活学活用,推陈出新,举一反三,恰当迁移,如烛之武的临危不惧,蔺相如的博大胸怀,司马迁的知难而进,屈原的正直忠诚等。
  三、对论据的使用要做到“略叙详议”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有了说服力,要让证据具有深刻的说服力,必须做到“略叙详议”。“略叙”即对论据不必面面俱到,把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一一说到,而只要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内容写出来就可以了;“详议”即详细地议论,要将论点与论据密切相关的内容作深入剖析,精细论证,充分挖掘,以使文章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如学生常用“文王拘而论《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一段来论证“逆境中也能成功”,那么,就要将“拘”“厄”“放逐”“膑脚”“失明”等内容展开详议,以真正让读者明确逆境中确能成才的道理。
  四、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要写好议论文,须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论点的正确性和说服力才能得以展示。这里着重介绍两种论证方法:
  (1)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具体来说是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作比较,对比论证展开的方式大体有两种:①正反对比。既可以是正反观点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作对比。比如,要写《要拥有博大的胸怀》一文,引论部分可指出胸怀宽广才能走向成功,斤斤计较必然干不成大事。本论部分用对照式,第一层次是正面说理,先说胸怀坦荡方能成大事,对事业有利,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二层次是反面说理,指出心胸狭窄,锱铢必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在具体选用事例时,既有正面事例,又有反面事理。②相关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例如,写《近墨者未必黑》一文,本论部分可以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列举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其原因;还可以先论证近墨者不黑,然后以少量篇幅论证“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生活中主流。
  (2)因果论证。运用因果展开论证,学生并不陌生,如要论证“骄傲必然失败”那我们得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骄傲?为什么有的人“骄傲”,有的人却很“谦虚”?再深入一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如果盲目自大,骄傲自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立足于“果”来求“因”,再立足于“因”来求“果”,文章的思路就很容易打开。
  五、注意选用层进式结构
  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一般的议论文了,但是要使文章内容深刻,中心更为明确,还要注意选用层进式结构。所谓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两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与层之间可以用诸如“不仅……而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又可以反映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例如,论述“如何解剖自我”可用如下分论点: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2)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基本模式是: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
  六、要在语言上下工夫,突出文采
  要写好议论文,要在语言上下工夫,突出文采,达到妙笔生花、才情无限的艺术效果。语言,犹如一朵娇艳欲滴的奇葩,若能让其在文章这块肥沃的土地里悄然绽放,就会把文章衬托得更为艳丽。只有运用了优美的语言才能在说理时准确鲜明,使文章展示出一种强烈的逻辑力量。那么,如何突出文采呢?
  (1)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的事物,让文章生动形象。如2009年宁夏的一篇以“让世界充满善行”的作文这样写道:
  善行,是焦裕禄看到兰考县低洼盐泽百姓背井离乡逃荒时,发出的我一定要改变这里贫瘠的面貌的铮铮誓言;善行,是丛飞用自己的积蓄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甚至到最后自己身患绝症而无钱治疗的时候,仍牵挂着他们而一生无怨无悔;善行,还是钟南山本已功成名就,但当“非典”来临时,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深入隔离区对病人问寒问暖;善行,更是当百年不遇的南方洪灾到来时,从中央到地方万众同心誓死保卫武汉长江大堤的雄心壮志……
  在上述中,“善行”本是抽象的,但作者却用焦裕禄等人的事例来比喻,对它作了形象的诠释,表现出了极强的说服力,可见高中生在平常练习写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种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反问句等,这样就可以使文章语言多姿多彩,生动形象,文采彰显。
  (2)写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以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爱心?爱心!》一文这样写道:求求你们,不要再利用爱心了,心碎一次我们可以将它拾起,心碎十次呢?只剩下冰冷的将人拒之门外的面目了。没看见吗?一个个本应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们,面对着无家可归的乞儿,冷漠地拒绝帮助,以一副小大人的口气说:“妈妈说这些人都是骗钱的。”爱心的光环已经在他们身上失去其夺目的色彩了。没听见吗?一个贫困得对自己孩子的病束手无策而只能拉下老脸,老泪纵横地乞求社会帮助的父亲得到的是什么?是那句“又是一个骗钱的”嘲讽!
  在上文中,作者以充满强烈感情的语言呼吁人们要充满爱心,文章言辞恳切,饱含真情,情动于衷,发而为文,只有运用感情化的语言,才能真实动人,用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以真情去感染读者,震撼读者。
  七、以“凤头”展示文章的亮点
  作文的开头要切合题意,简洁流畅,可开门见山,直表主旨;可妙用名言,先声夺人;可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可巧用修辞,增色添彩。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精心打造开头,让开篇成为作文的最大亮点。
  八、以“豹尾”奏响文章的余音
  俗话讲:“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结尾应遵循内容上卒彰显志,形式上结构圆合,语言上摄人魂魄的原则。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发心智。写好文章的结尾使其如豹尾扫地,余音无穷,回味无限,将会使文章结构缜密,大放异彩,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