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2011-12-29路金生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新材料作文以其材料的广阔性、意图的隐蔽性、写作的开放性愈来愈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考生常常因为缺乏全局意识,不能从材料的整体着眼,囿于局部的细节,造成审题的偏颇、写作的“走偏”甚至“跑题”。那么新材料作文该怎样审题立意呢?
一、抓关键词、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开头、结尾、对话),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抓住“爱坐前排”“成功”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1)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2)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3)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4)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
二、以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以果溯因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猫头鹰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为什么呢?因为猫头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此我们可以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2)治标不如治本;(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4)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三、对比法
材料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或同一要素的前后,往往构成一种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往往可以准确地提炼立意点。如下则材料:几个人同喝一口井水,只是有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捧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
在这则材料中,面对一口井水,三种人,三种喝的方式(金杯、泥杯、手捧),三种不同的感觉(结果)。显然,前两种人是一层对比,尽管喝的方式、结果不同,但实质相同,均被外物所左右,故没有品尝到水的甘甜;第三种人与前两种又是一层对比,不受外物拘束,尝到了水的甘甜。可见:(1)受外物所左右的人,是不能品尝人生真味的;(2)只有不受外物所左右,才能品尝人生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四、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如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有了竞争,才会产生活力,发奋进取;没有竞争,就会丧失活力,忘掉进取。自然界如此,人也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3)没有危险、没有危机感,在无忧无虑中生活,其结果必将失去一切。(4)有了生存的压力,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以使人千方百计去找寻生存的出路。
五、逆向分析
即从常人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分析,具体思路是先从常人的思维出发,提炼出观点,再从这个观点的反面去思考分析。
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可以从常人的观点“东施无自知之明”出发,作逆向分析: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那么她就无望使自己变美些。这比起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么?可见:(1)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值得赞颂。再说,要模仿就难免会失败,可是不模仿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不可能改变现状,东施的失败仅是技术上的失败,只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总会成功的。可见:(2)东施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的精神值得提倡。
运用逆向分析法立意,往往会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但是并非任何材料都可以作逆向分析的,这点应特别注意。
六、假设推理
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去模仿西施,那会怎样呢?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嘲笑,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因为:(1)美需要创新;(2)一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
以上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把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综合运用。
总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全面仔细地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才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审好题,立好意。
(林州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