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析
2011-12-29韩凤青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走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若干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想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地缩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渠道。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学生多创设问题的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两道有答案的判断题:(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块,每块占这块蛋糕的。(√)(2)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份,每份占这个正方形的。(×)“你能说一说这两道题哪里不同吗?”“通过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知道第1题是平均分,而第2题没有平均分,然后学生会根据这个特点总结发现,只有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来表示。
三、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敢问
孩子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与学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问题。
例如,当我在黑板上板书一道数位没有对齐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说一说它错在哪里时,班上成绩较差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的竖式横线没有用尺作。”虽说我出这道题的用意并非如此,但是我还是表扬了他,他敢于把老师的错误提出来。从那以后,这名同学的自信心增强了,举手的次数多了,问题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虎林市第一小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