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2011-12-29门小龙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要求从行为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等。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人格之根,是学生成功人生之基,教师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就说鲁迅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念
  审美是指人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它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感受、联想等形象思维来认识美的形式,揭示美的本质,辨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使人产生憎恶、抑丑、扬美的心理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这种变革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作为特殊年龄和特殊心理特征的中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很容易把中学生的审美观引向一个心理误区。因此学校、家庭有必要对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培养学生重视锻炼的习惯
  从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校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的培养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环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行为习惯、热爱锻炼的健身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受益无穷。
  (庆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