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011-12-29陈玉萍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识字写字的巩固率不高,刚学这个字的时候,写得挺不错的。回家写作业,能坚持的不多。个别孩子横折折得不明显,甚至有些还是圆角的呢!要求认读的生字,过了一段时间后,回读时,发现掌握得不够扎实。对于以上几种情况,受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会大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大大的提高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的。”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习以下几种识字的方法:
  1. 从画面中读出生字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为了教好汉字,我研究汉字字源的演变过程。在教学中,把所教的汉字与图片结合,呈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在教学汉字“日”的时候,先出示太阳的图,然后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一点一点地画出汉字“日”的演变过程。学生印象很深刻。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字的意思。在教学“明”字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看,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说:“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再用课件演示了“明”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很惊叹。这时,有位学生说:“太阳很明亮,月亮也很明亮,它们在一起,就变成‘明’字了。”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学生在欣赏讨论中,轻松地学会了生字,而且效果不错!
  2. 在游戏中学会生字
  游戏是以玩带学,以玩促学的最好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较大。识字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在教学《操场上》这课生字时,我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分小组讨论,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之后,师又给动词做上记号,随意指一个,让生做动作。当全班同学一起“拍”“跳”“跑”的时候,相信用此法所记的汉字在学生心里肯定不再是静止的,而是会变得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尽情地欢跳时,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笔者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刺猬摘草莓”“小小火车哪边开”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更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在生活中快乐识字
  课堂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是识字的课堂。”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同学姓名,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
  学完汉语拼音以后,我开始让同学们尝试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去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然后,让孩子们课后自愿组成小组进行自我介绍,加深印象。最后,打印一份有着全班同学姓名的表格让学生认读。学生非常感兴趣,认识起来就容易多了。
  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也是个好方法。我们的校园充满着文化气息,《弟子规》及孔孟文化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尝试认读,不但会提高识字能力,还能得到美的熏陶,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可见,校园是知识的殿堂。
  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自选商场》和《菜园里》两篇课文后,就让学生运用生字,到超市里购物一次,会让他们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
  一切汉字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要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自然,他们会把丰富的信息储存在脑海里,这样的方法识字,既有兴趣,又易于巩固。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 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培养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起步训练十分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儿歌童谣感兴趣,容易记住,于是就把一些书写要领编好儿歌教给学生,让他们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掌握写字要领。坐的姿势:头正身直臂放松,两腿分开脚放平,左手按纸右手写,坐姿正确运笔灵。执笔三个一:眼和纸距有一尺,手和笔尖约一寸,胸和桌边一拳远,身体健康字见功。在教执笔方法时,我亲身示范,并让学生同步做动作。要领:握笔时,先让孩子举起右手做“OK”的姿势,接着把铅笔塞进“O”的交界处,然后中指垫在铅笔下面,最后剩下的两个手指紧挨中指。特别强调,手握空心拳。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些孩子儿歌会念,实际操作还做不到,很喜欢“埋头苦干”。这时,我就表扬那几个做得正确的孩子,“瞧,盛×同学写字的姿势真棒!”“冰×同学握笔的姿势很正确。”学生听到后,马上引起注意。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全班同学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已经好多了。这项工作还将继续下去,直到他们完全养成习惯为止。
  2. 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写字习惯
  专注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要求学生提起笔来就精力集中,姿势正确,专注地写好每一笔,每一画,不能懈怠。
  一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启蒙阶段,几乎每节课都有孩子写字这一环节。写字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是主笔,我们该怎么把它写好,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接着老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地做好示范书写,并养成学生同步书写的好习惯。然后再让学生认真书写。要求把每一个笔画写好,写横时,起笔和收笔都要顿笔,写捺时要认真把捺脚写出来,写撇、提时起笔处要顿笔。让学生从摹到写,最后评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书写时,常常提醒学生:“写字心要静!”另外,我还鼓励孩子不和橡皮擦交朋友,写字的时候“一看、二想、三写”,把整个字看好后再写(包括字的结构、笔顺和笔画),写字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争取一次写好。
  3. 保证练习时间,因材施教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字为什么写得好看?那是靠勤奋练出来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班级里每生都配备了一本同步字帖。完成速度较快、质量高的学生,我让他们再尝试练习偶数页面上的古诗临摹。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只要认真完成奇数页面的同步生字就可以了。平时生字抄写本、学生自己的作业练习本,也要认真对待。对于写得漂亮的字,给予“☆”奖励。回家作业,也让家长配合督促,练习书写。几个月坚持下来,也看到了一点效果。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低段学生的易变性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还须继续努力,加强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使他们真正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三、注重拓展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1. 信息教育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就是根据识字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法,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新人才的目的。
  计算机已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进入课堂。用电脑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而且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平常上课的时候,笔者利用教学光盘和学习资源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运用生动的教学画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练习时,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上台的孩子很专心,台下的孩子也很关心他做得对不对。大家都全神贯注,识记起来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生字时,本人还尝试让孩子用拼音输入法在计算机上操作,用键盘打出刚认识的生字。学生兴趣浓厚,觉得可以亲自操作电脑。当他们把刚学的生字从计算机里打出来时,就有一种成就感。多练习几次,这个字自然认识了,汉语拼音也得到了巩固,真是一举两得啊!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直观、形象的优势,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令枯燥的汉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2. 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即口头语和书面语。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们要树立整合的观念。在字词教学的时候,每个字不只是孤立地认读,更多的是把字放在通俗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和记忆。使音、形、义有机结合,为儿童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自然语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语言训练。如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不断提醒孩子把话说完整。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之后。问:你想对江南说些什么吗?孩子的回答是丰富的、精彩的。接着让他们说上几句完整的话,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把字、词、画面与语言紧密结合,有效地进行识字,促进书面语的尽快发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和美妙。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奠定基础。
  低年级识字写字的启蒙教学,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其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只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识字写字教学就会高效又轻松。
  (乐清市虹桥镇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