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界

2011-12-29王惠民

成才之路 2011年17期

  境界二字,境含有心境、环境、际遇的意思,界含有范围、疆域、界定的意思,结合起来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意、胸襟、情怀。
  巍巍若高山、浩浩如大海,壁立千仞、沧海横流,是人们向往、追求的大境界。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这样的人,其境界广大深远矣。
  人们吟咏“自古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诗句,抒发的就是这样一种大胸怀、大境界。
  如此这样说,并不是说境界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的。
  “君子负载而前行”,只要作出不断努力、肯于不懈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登上胜利的彼岸,成为一个境界高远之人。
  人们仰视境界高尚的人,鄙视境界低下的人,是有道理的。
  千古风流人物,包括哲人圣贤、志士仁人、平民百姓,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切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的人,都是可尊敬的高尚品格之士。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精魂。只要怀有敬畏之情,愿意从善如流、见贤思齐,就会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也会努力去实践的。
  即使一时还达不到大境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是弥足珍贵的。
  记得“中华第一村”华西村的村头有这样的一面耐人寻味的标牌,上书:大公无私的是圣人,公而忘私的是贤人,公私兼顾的是凡人,损公肥私的是小人。
  做什么样的人、如何为人处世,反映了人生境界的不同,在历史的坐标上也就有了自己的定位。
  境界宽广,天地高远;境界广阔,途程远大;境界深邃,眼光长远。
  心静天自凉,心境平和,心情怡然,万事和谐。
  有个高境界,有个好心情,百事可做,百事可成。
  反之,心烦气躁、牢骚满腹,则必然是劳心伤神、损精失神。
  境界高还是境界低,因人而异、情况各别。
  境界高尚、高雅,就会站得高、看得远,“风物长宜放眼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境界低、心境差、心情坏,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而斤斤必算、两两必究,就会心胸淤塞、徒生烦恼、焦虑伤身。
  提高境界、修炼心境、陶冶性情,于人于己,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境界,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
  境界的培育与养成,非一日之功,须长期修炼方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老子的无为不争,孔子的温良恭俭让,都是境界博大、心情淡定的睿语箴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言不在多,有用则行。
  “吾日三省吾身。”“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先哲前贤给后人的谆谆教诲,须慎思之、笃行之。
  也就是说要仔细体悟、努力践行。
  只要长期如此做下去,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