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文本解读中的情感缺席

2011-12-29姜金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期

  在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梦圆飞天》一课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读文本,尝试引领学生,把学生带人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于是,就有了以下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
  师: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
  师:哪个场面描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1:第6-11自然段,描写发射前人们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师:很好,尤其是倒计时那一刻,哪一句让你感受到紧张?
  生1: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师:我们读着这10个数字?心情是怎么样呢?该怎样读?
  生2:要读出很紧张的心情。
  生3:读倒计时的时候,要简洁有力。
  指导学生读倒计时。
  师:课文中哪一段具体描写神舟飞天的情景呢?(出示课文中的语句)
  师:你们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喜欢呢?
  生4:我很喜欢,因为这ndKHe2HmCLmrAQZsMef0Dg==段话表现出火箭升空时的壮观和美丽。
  师:老师在这里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感觉?
  生5:要读出自豪的感觉。
  师: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了,你最想说什么?
  生6:杨利伟叔叔,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为你感到自豪。
  生7:我很骄傲,也自豪,我们可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了。
  师:今天我们知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六号也已研制成功。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并朗读)
  
  [案例解读与思考]
  在教研组进行评课的时候,评课老师都认为,虽然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没有达成预设的目标。尤其是让学生在深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到喜悦与自豪,进而产生爱国情感,这一方面的教学处理还不到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情感缺席现象呢?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文本解读中的情感缺席呢?
  
  一、该为情感的生发提供怎样的认知储备
  
  学生的前期阅读,资料收集是情感能顺利生发的关键。可以说,情感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自然流淌。因此,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如果学生缺乏与神舟五号相关的认知储备,也就认识不到神舟五号飞天的重大意义,而RDuM+nwG6IK2TL/hNUhU9A==要让学生自发地产生情感体验就显得非常牵强。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神舟五号发射的价值与意义有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怎样引导学生情感的生发过程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感生发,不应仅仅是由语言的渲染,教师教学情感的生硬牵引而来的,而应是在生动可感的情境前,学生经由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本身持有的价值观所体验而得。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将这些生动可感的场景呈现,引领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用心感受,用心体验,用心感悟,这样情感体验也就自然产生了。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在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时进行提醒,在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浮于表层时加以点拨。
  
  三、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吗
  
  如果将学生情感体验的生发视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浮于表层。事实上,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带领学生体会文章当中人物的心情,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怎样运用文字进行描写,通过怎样的方法描写出这样生动可感的情境。也就是说,“感其情而悟其道”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就本课的教学而言,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比如“激动”、“自豪”等。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到一个场景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场景的,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练笔,描写生活中自己感受最为深刻的一个场景。这样,情感体验既促成了学生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在对写作方法领悟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