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晰年段目标突出训练重点

2011-12-29丁苏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期

  综观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由于许多教师忽视对《课程标准》的审视与解读,缺少对分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之间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制订出的目标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有的目标大而空洞,指向不明;有的目标照搬照抄,内容随意……尤为严重的是:中高年级的习作目标之间存在着越位和错位的关系,使小学的习作课堂呈现出笼统的状况,致使较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本文试以相同的习作题材《参观记》为例,呈现两个教学方案,并具体分析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与具体实施策略。
  
  案例呈现
  案例一:三年级(下册)《学写参观记》
  [目标预设]
  一、初步培养观察能力,激发习作兴趣,唤起学生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景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选材训练。
  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一个景点进行具体生动、有侧重地描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阅读参观类的文章或习作。
  (二)组织参观张謇故居。(张謇:清末状元)
  二、习作指导
  (一)欣赏照片,唤起回忆
  课件显示参观过程中的照片,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尝试选材,例文引路
  1.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一个景点,说说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所做。
  2.在交流的材料中选择素材。
  3.出示例文:
  走进公园的南大门,眼前就是一个人工湖。湖水绿得像颗碧绿的宝石。微风吹过,阳光照耀的湖面,微波粼粼,反射出点点金光,像谁在湖中撒下一把碎金。假山上绿树成荫,小鸟们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一群群可爱的小鱼在清澈的湖水里游采游去,嘴里不时吐出许多小泡泡。迎着阳光看去,泡泡有红的、黄的、紫的、绿的、橙的……五光十色,漂亮极了!湖边的垂柳随风摆动着碧绿而柔软的发辫。树木、石桥倒映在湖中,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组织交流:
  1.读读这个片段,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2.文中选择的5449b28f6f55416b7125a3aecf9a43e48bf339db85552ac7b892eb8a631e7ff8景物是否恰当?(画线的句子不够恰当)
  (三)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出示例文,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组织交流:
  1.轻声读读例文,想一想这个片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圈出有关景物。
  2.画出你觉得最精彩的一处景物描写。想想: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精彩?
  (四)自主习作,分享交流
  1.学生根据要求练写片段,过程提示:选择材料,安排顺序,确定重点。
  2.小组内合作评改,全班交流评改。
  
  案例二:五年级(下册)《写参观记或游记》
  [目标预设]
  一、学习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唤起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课本例文的阅读和教师下水文的补充训练,学习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根据感受、确定中心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一按照顺序、过渡自然。
  三、练习在习作中适当加人自己的深刻感受(或感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阅读名家经典作品,积累好词佳句。
  (二)阅读教材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完成阅读任务。
  二、习作指导
  (一)激趣导入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出参观、游玩总会令我们流连忘返。如果能写成参观记或游记,等我们长大以后拿出来翻翻,犹如故地重游。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二)预习交流
  交流预习,相机习得谋篇布局的方法:
  1.作者参观龟山汉墓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根据感受、确定中心)
  2.作者参观龟山汉墓先后都看到了什么?选择了哪些景物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作者怎样把各个段落连成整篇文章的?(按照顺序、过渡自然)
  三、例文导写
  (一)欣赏游览快活林山庄的图片。(曾经组织过全班游玩)
  (二)阅读教师下水文《游快活林山庄》,思考:作者游玩快活林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三)为了表达这样的感受,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作为重点来写?
  (四)再次默读文章,发现文章的缺点。(缺少过渡)
  (五)读读《龟山汉墓参观记》中的过渡句,体会写法,然后学写例文中缺少的过渡句。
  四、自主习作
  (一)欣赏学生参观或游览的照片。
  (二)在学习单的帮助下,进行谋篇布局的训练。
  学习单:
  (三)交流评价。
  
  对比分析
  总的来说,上述的两个案例比较准确地定位了年段教学目标,中年级以片段训练为重点,高年级以篇童训练为重点,并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积累:从词句到篇章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无论处在哪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阅读,需要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习作原型,为习作教学做好准备。同样是阅读,在上述案例中,中年级的侧重点在于词句的积累,而高年级要在积累词句的基础上关注谋篇布局的方法,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感受,形成从文本到现实生活的迁移。
  
  (二)观察:从大略到细致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是智慧的眼睛。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为习作准备真实而丰富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年级提出“初步培养观察能力”这一目标,允许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粗线条地感受事物,对感兴趣的景点稍作留心即可。高年级就需要“学习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写下观察时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三)选材:从正确到讲究
  很多教师认为“选材”是高年级习作的训练项目,其实,从开始习作的第一天起,学生就会面临选材的问题。所以,选材的训练也需要从头开始,使学生的选材能力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得到稳步提高。虽说中高年级都需要进行选材的训练,但在如下两个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1.选材的范围:中年级的选材还只能局限于一个片段中,只能在一个景点的描写过程中选择与此景点紧密相连的景物。案例中就请学生进行了景物的甄别与筛选,虽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此类基础性的选材训练还是需要的。那么,高年级的选材范围就需要扩大到整篇文章,包括可以描写哪几个景点,哪个景点可以作为重点来写。
  2.选材的要求:“中心”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中年级的习作对中心的要求不是太高,因此,选择景点的要求比较简单: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景点。学生在参观张骞故居后,专注于描写故居中的人工湖,也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到了高年级,选材就必须围绕“中心”进行。假如他们也参观了张骞故居,那么人工湖一定不能成为描写的重点,很显然,高年级写这篇文章的中心不在于此。因此,在高年级案例的选材环节,特别重视“根据感受、确定中心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训练过程。
  
  (四)顺序:从局部到整体
  “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基本目标。“语言通顺”已经成为评判习作优劣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有顺序”应该成为各年段习作训练的要点。同样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的实施过程中有怎样的区别呢?在案例中,中年级所关注的是局部片段中的“言语顺序”,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所见的景物,要求在想好的基础上再动笔习作。高年级所关注的是整篇文章中的“段落顺序”,需要学习和运用连接各段落之间的过渡句。
  
  (五)描写:从细节到感受
  重点段落的细节描写应该成为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中年级学生在细节描写过程中一般存在“泛泛而谈”的通病,描写不够细腻。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和训练?中年级的案例作出了较好的解答。教师充分利用下水文,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性的阅读和交流,将抽象的写作方法变成直观的文字,为大部分学生建立习作的原型并使之受到启发,从而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习作方法。到了高年级,重点段落就没有必要进行详尽的指导,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表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而是需要在习作的评改过程中不断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描写感受、突出中心要成为高年级的教学重点。到了高年级,重点段落的描写应该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上自己丰富的、独特的感受。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正确地书写活动中的感受是需要在高年级习作的过程中得到扎实训练的。
  总之,在习作目标定位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心中装有学生”,为各阶段的学生设计好“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走上健康的习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