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补充资源与文本资源的有效结合

2011-12-29冯国华王伟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开放。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往往引入一些与教学文本相关的资源。它看似课堂的点缀,却起到了锦上添花或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补充资源与文本资源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值得大家思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想法。
  
  一、对比阅读,感受名著语言魅力
  
  现行教材中,都会选取一些古典名著中的有关章节改编成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接受中国经典文化的熏陶。
  比如,《三打白骨精》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文章简略地作了环境描写。教学时,可以选取《西游记》原著中的片段进行补充。“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he)湾环,虎狼成阵走,麂(ji)鹿作群行。无数獐(zhang)(ba)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原著短短的几句话,突出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恶,山势险峻,野兽无数,这样的环境人是不可能居住的,为下文妖怪白骨精的出现埋了了伏笔,同时也暗示了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通过与原著的对比阅读,学生能从原著的字里行间中自然地感悟到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对白骨精的阴险狡猾的体会也会水到渠成。教学伊始,引入这样的教学资源,提高了阅读文本的起点,为整篇文章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去读原著,读名著的兴趣。
  
  二、变薄为厚,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有些文本的语言表现力不够,学生受年龄、知识、心智的影响,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不够深刻,浅尝辄止,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体验不深入。
  譬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写道:“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为什么要为将军辩护?又是怎样辩护的?课文没有写,教学时可以引入司马迁写给朋友的书信《报任安书》中的一个片段:“李陵兵败后,皇上为此吃饭不香,上朝不乐,大臣忧虑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到皇上的悲戚哀伤,真心想献上自己的恳切忠诚。于是我宽慰皇上说:‘李陵平时与军官们在一起,甜美的食物自己不吃,分东西自己少要,能使人们拼死为他效力,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他。李陵虽然兵败陷身匈奴,看他的心意,将来等到合适的时机报效汉朝。事情已经无可奈何,他消灭了那么多敌军,这战功也足能显示给天下了。”
  该片段填补了课文的一个认知盲点,为学生对课文作深入地探究与解读提供了依据,还原了部分历史,充实了文本,弄清司马迁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反而入狱受了酷刑。学生对司马迁的内心的耻辱与悲愤便能够透彻理解,深刻体验了。这样便将书读厚了。
  
  三、有机穿插,揣摩作者内心世界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即使文本中的内容较为深奥难懂,教师也不应该简单地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感悟的机会,而应巧妙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拨开云雾,看到柳暗花明。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诗意的理解并不难。但是,对诗的意境的揣摩,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揣度有一定的难度。只能感受到老翁的孤独,意境的悲凉。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教学时,可提供柳宗元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M+DEPEmgxTyCB+Jr31ptKu2XJz6Nq7hu7XxHwEeemRI=
  柳宗元31岁在长安任官,他与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后来革新失败,被贬永州。永州地区十分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表弟。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和尚的帮助下,在寺庙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没到半年,他的老母亲便离开了人世。《江雪》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
  引入与这首诗歌相关联的课外资源,无疑可以给学生搭设了一个摘取到果子的台阶。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后,明白了诗中的老翁其实就是诗人自己,自然地就领悟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千万孤独。这样,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承接原文。升华文本思想内涵
  
  好多教材的延续,学生读不到。教学行将结束时,可以适时提供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眼,进一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升华文本的思想内涵。
  譬如《月光启蒙》,文章最后深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启蒙教育的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文字戛然而止,形成了文章的一个高潮。为了使情感升华,教学时,可以引入作者多年后回老家看望母亲时,见到的一番情景: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往事如歌——月光母亲》)
  语句不长,感人肺腑,学生领略到的不仅是感激和怀念,更多的是伤感。语文是特别讲究情感的,在教学结束之际,适时将情感进行升华,使之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文字与学生心灵共振,情感自然流淌,达到高潮。并且就此结束课文,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余韵里,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语文境界。
  总之,教师要充分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寻求有效教学资源,充分考虑文本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预设,适时呈现,这样才能发挥补充资源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