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教学初探
2011-12-29谢斯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期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宝藏,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良好素材。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在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形象感知。领悟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由于古诗距今较为久远,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很难领略诗文所讲的意思,因此,我们应多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形象感知古诗的意境美。
1.插图导入法。低年级教材的每一篇古诗都配有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很喜欢,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了解古诗的内容。如学习《小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想想:图上都有哪些景物?你能从这些景物中猜测出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所看到的这幅画的感受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下子就走进了古诗的意境中,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故事导入法。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将诗文改编成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古诗《所见》为例,我一边板画,一边叙述:“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树林封得严严实实的,遮住了炎热的夏日,遮住了蓝蓝的天。”然后用寥寥数笔勾勒“牧童骑黄牛”的画面,并激发学生想象:在这静谧的树林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在做什么呢?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已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中,有了学习的欲望。
3.多媒体导入法。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直接将学生带入古诗殿堂。如学习《锄禾》一诗时,由于现在学生衣食无忧,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我们吃的米饭是从何而来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体会到劳作的辛苦了。为了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在课前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最后再揭题。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学生学得更投入了。
二、吟咏诵读。品味美
古诗文无论描景记事还是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触人思,怡人情。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多些意会少些言传,多些悟味少些讲解。吟咏诵读是一种以形人情、以声带情的鉴赏方法,即通过特殊的诵读方式来体会文章的美感。学生只有经过充分、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每个字句的含义。才能深入体味和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而学生朗读的形式随着学习层次的不同也应有所不同,如初读时教师的范读引导,细读时的轻声自读、边读边想,品味感悟后的入情高声诵读,情感升华时的配乐诵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意,读出个性,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韵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小池》一诗中,“惜”、“爱”等词,都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一种喜爱之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夏天的迷人和诗人对美景的喜爱,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与诗人产生共鸣。学生吟咏诗文,抑扬顿挫,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韵美、诗文的意境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情感熏陶。
诵读,诵读,读是诵的基石,诵是读的延伸。古诗大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在指导背诵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合作玩“我背你来画”的游戏,再现古诗的意境与内容,寓教于乐,在玩中背,背中玩。
三、拓展学习。欣赏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能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课前可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培养他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杨万里的《小池》后,可问学生是否还知道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还知道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夏天的景色的;学完《咏柳》后,可以和《绝句》、《草》进行对比,感受一下不同诗人笔下的春景;学完《锄禾》后,用手中的笔写一写自己想对农民伯伯说的话,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语言,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也可以每周举行一次赛诗会,将近日学到的古诗与同学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细致典雅、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这将是最成功的古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