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激

2011-12-29王爱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期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需要的心理品质,教师对学生要有情,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把课上得有趣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情感和兴趣,才能引起大脑的兴奋。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没有压力,而且会乐此不疲,记忆、理解、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文中的情感,又将这种由学生主观感悟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内容。因此,笔者在朗读训练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情趣,在读中自悟。
  
  一、运用电教媒体,引发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的小学生几乎都迷上了动画片。出于对上述理论和现象的认识,我便着手“动画趣味导读”尝试,即把小语教材中那些动态因素多、内在联系紧的课文,通过电脑多媒体制作成鲜明的动画图像,再配以形象贴切的解说,这样逼真的情景模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朗读欲望激发了出来。如《狐狸与乌鸦》一文的导读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狐狸用花言巧语骗取乌鸦获取食物的可耻品质,读出狐狸那种假惺惺阿谀奉承的语气,我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导读片段: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狐狸来到大树下,看到后直流口水,用花言巧语一步一步地骗取乌鸦获取食物,最后狐狸叼着肉跑掉了。在动画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上的愉悦,而且使之乐读、善读,从中感悟出狐狸的话并非出于真诚,而是别有居心。
  
  二、教师范读,引发情趣
  
  教师范读是引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话、寓言故事,通过范读,让学生即学即仿,把语气、语调、表情模仿得惟妙惟肖。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首先范读课文,借助表情及少量的动作,用不同的声调读出人物对话时不同的语气,读出青蛙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情、行为与语言。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感染了学生,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听读中深深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在情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朗读愿望。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生深刻感悟到: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就会觉得最快乐。
  
  三、分角色朗读。再现情景
  
  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中有三个角色: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指导朗读时,首先进行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让学生明白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大松树很谦虚,风伯伯和蔼可亲。在进行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揣摩出三者的不同语气、语调,然后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的理解,深刻体会到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到了风伯伯的和蔼可亲,并且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
  
  四、编排小品表演,体验情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事。在教学趣味性很浓的文童时,我就抓住有利时机,以演促读,通过编排小品表演诱导他们进入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还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讲,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就以课本为剧本,以课堂为舞台,布置学生分角色边朗读边进行小品表演。通过表演朗读,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体会到课文的丰富内涵,朗读更具表现力、感染力。
  
  五、以评促读,调动积极性
  
  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小节:“盲婆婆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可问学生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读后学生评读。然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引导学生说一说:当你走进广阔无边的田野时,听到小河丁冬丁冬的流淌声时,你的感觉怎样,心情怎样呢?再次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以上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评议、争辩和练读中,表现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理解感悟是积极的、自觉的,因而也是深刻的,在读中丰富了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教师要运用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去诱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情感,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深一步地感悟文章的情感内容,悟情、悟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