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赏析课
2011-12-29吴小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8期
语文教学担负着语言技能训练、语文思维训练、理解能力培养、写作技能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怎样利用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及感情能力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和落实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课本,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赏析课文,在赏析的基础上升华各种能力。
一 、赏析性理解是基础
理解课文是一切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进行情感熏陶和语文素养积累的必要准备。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多为短小精悍而又语言优美的散文、温馨动人的纪实性故事,例如:《我给江主席献花》、《诚实与信任》、《最大的麦穗》等。这些文章要么富含哲理,要么饱含深情,要么发人深省,要么意境优美,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文赏析,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感性乃至理性的理解和认识。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善用直观感受和感性思维,理性分析能力不足。尽管语文是一门富含情感的学科,但是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仍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首先,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优越的工具。教师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文所表现的情景以图片和音乐,甚至是动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解除他们面对文字缺乏想象力的尴尬,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真实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中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烽火》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表现“卢沟桥事变”的视频,学生们一下子就被真实的画面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再结合课文,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了抗日战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其次,教师还要将文章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文学总是源于生活的,这便意味着我们可以给任何一篇文章在生活中找到依据;文学又是高于生活的,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升华方能达到理解文学作品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解读文章,还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经历,将学生自己经历的感受组织起来,进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学会合作》这一课时,我请学生们说说自己参与合作的经历,他们在回忆自己与人合作的过程中理清了思路,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文章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二、 赏析性朗读是关键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朗读这一环节,要以有感情地朗读为契机,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感悟。鉴于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新颖的方式来诱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每次朗读中都有不同的体验,不至于疲倦。
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朗读方式就有以下几种:(1)范读法:教师首先泛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然后请学生自由朗读;(2)评价朗读法:教师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其他同学对朗读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然后加以改进,再请学生朗读课文;(3)分组朗读法:让全班同学分组自由讨论和朗读课文,然后请各组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各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参与点评;(4)配乐朗读法:课前,教师深入研究课文内容,精选一些符合文章情节和意境的音乐,在课堂上请学生跟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5)集体朗读法: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深入体验学生的情感流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朗读的速度、力度及感情,给学生的朗读以引导;(6)部分朗读法: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触最深的段落进行朗读,更能集中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文章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这几种方法交叉使用,时刻保持学生对朗读的新鲜感和热情,再要求他们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就不是件难事了。
三、 赏析性写作是拓展
写作训练师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反应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很多教师在教授写作时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在作文课上才能训练学生写作,而且每次训练都是要求学生写相当字数的完整的作文。当然,这样的集中训练很有必要,但却不够科学,也并不足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并且围绕某一确定主题写文章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课对教师所给定的主题迅速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其实,课文赏析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资源。在进行了完整、深入的课文赏析后,学生已经能够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了,也相应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有表达自己感情和看法的需要,可以说,这个时候要求学生们写一段或几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了。身为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这么好的写作训练机会白白浪费呢?不妨给每周的集中写作训练辅以分散的课文赏析写作训练,在赏析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们对所学的文章进行改写、扩写、续写,或者写出自己的读后感,甚至可以写任何自己由学习文章所联想到的内容,文章长短不限,形式自由。这种着眼于表达学生感情需要的写作训练不至于让学生无话可说,而且写作限制很小,写作环境宽松,学生总能够兴致勃勃地积极参与。
总之,教师要从理解、朗读和写作入手,引导学生全面赏析课文,立足于课本内容,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