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小学生作文让今人汗颜

2011-12-29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8期

  【民国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卢焯坡)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现今六年级作文】《游越秀山公园》
  春节,我随家人来到了越秀公园……我们来到五羊像前。传说,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州,把麦穗分人们,并教给人们怎样种植。后来,仙人回到天上,留下了五只羊,之后就成了石羊,从此这五只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我爱越秀公园。
  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无可厚非,为何在两篇百字的春游文字中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反应,民国这位前辈小学生写的文章文字精简,却不矫揉造作,融入了诸多细腻的情感,在如今广泛运用白话教材的小学中,却很难在一句话中读到生动、优雅、美的感动。如此强烈的对比,不知是羞辱还是需要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呢?
  如今的小学生,不管是自愿还是被逼无奈,都加入了补习的行列,父母逼着孩子赶往各种培训班,并且都是插着孩子的业余时间在抓紧增加孩子的能力。孩子的童年压力就是在这样抓狂的状态下步入了没天没地的生活。本该属于孩子绚烂多姿的童年,却因为这些副业的加累,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如同黑白构架,生活在大人铺设的“美好”构想中。看到此种文章的心灵表述,不知父母是否会觉得惭愧,自己的孩子已经不能用美妙的词语来表达情绪时,花费那么多精力熏陶在孩子身上的到底是什么?
  如今广泛运用教课的就是参考书,作文中议论文、杂文、散文等的写法充斥在各大考试的备考中;老师、书籍,无不在提醒我们何样的才是标准,何种的方式才能在竞争测试中勇往直前。除了课本、参考书和家庭给予的副课,孩子还有多少时间参与阅读,进行理解文字,与老师探讨?
  学习是耳濡目染,这些在基础教育中造成的偏移,该由谁来负责?那些所谓的作文范例,是否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禁锢?我们习文的本身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应当呼吁老师、父母,多让孩童贴近大自然;让社会再留些空气,让孩童感受最天真的童年;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感受不同的好书籍,而不是强迫,而不是只有“参考作文”。
  (摘自《新京报》2011年4月9日)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