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品奇柳见精神

2011-12-29计亚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1期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为读者展现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神奇”在哪里?一是生长环境恶劣,二是在恶劣环境中却生长得奇高奇大、奇坚奇硬、奇绿奇深。它令“我”“生畏”的是什么?是精神和品格。我认为本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怀着敬畏的心情,去领略这株奇柳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从中感悟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一品奇柳寻常的外貌
  1.这段话有四句话,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平原地区极其寻常的柳树,在青海高原为什么会长得如此神奇?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走进青海高原,去追溯这株柳树艰苦卓绝的生长过程,感受它的非凡精神吧!
  二品奇柳恶劣的处境
  1.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高原的词句(引导学生抓住“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等词组,慢读细品,从内心升起强大的阅读期待)。透过这些词句,你感受到高原的悲壮苍凉了吗?
  2.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居然能见到这么一株柳树,你的感觉一定和初读时不一样了。这时,你也一定会由衷地感叹(齐读课文第二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三品奇柳坎坷的身世
  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么严酷吗?(引读——)
  (师)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生)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师)他们也许熬过了——(生)持久的干旱,(师)却躲不过——(生)更为严酷的寒冷。(师)干旱和寒冷——(生)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这一段话中哪一个词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生:绝不宽容。
  师:但是,就是在这么干旱寒冷、绝不宽容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的青海高原上,却存活了一株柳树。它带给作者,也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用一个词说说。
  生:奇迹!
  师:对,奇迹!这株柳树造就的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令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奇迹。
  师:这株柳树存活了,它从幼苗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巍巍然挺立着的大树,还会经历哪些艰险?(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师:读了第七自然段,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大柳树生命力顽强。
  师:从哪里看出它生命力顽强?(引读——)
  (师)冻死过多少次,——(生)又复苏过来。(师)被劈断了枝干,——(生)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生)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这里的“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以及 “多少次”,告诉了我们柳树经受的摧折是多么的频繁。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怎样给自己打气?
  生1:你是一株坚强的柳树,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2:一定要坚持下去,与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抗争。
  生3:只有坚持,才有希望,才有生命。
  ……
  师:承受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这株柳树依然执著坚韧,百折不挠,促使我们不得不和作者一起感叹(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四品奇柳生命的顽强
  师:有人提出这段(第八自然段)内容与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无关,可以删掉。你同意吗? 让我们仔细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你发现它写的是什么?
  生1:写家乡灞河的柳树。
  师: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而作者却在这里花很多笔墨去写家乡灞河柳,这是否多余呢?同学们不妨比一比,灞河柳和青海柳在外形、萌发、存活及生长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生2:青海柳生长在干旱苦寒的高原上;灞河柳生长在灞河边近水的田野里。
  生3:青海柳是随意飘上高原的,经历了无数次风雪、雷电的折磨;灞河柳是人们栽插的,没有受到太多的自然灾害。
  师:读懂两者的不同之处后,你们还认为这段可以删掉吗?
  生4:不能删。因为作者用家乡灞河柳与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对比,更能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生5: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出青海柳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感召力,所以这段不能删。
  师:是啊,作者愈是精心描写灞河柳的极易生长、风情万种,就愈能反衬出青海柳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愈能体现它的顽强与坚韧,这就与文章的主题相得益彰。难怪作者说(出示):“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五品奇柳孕育的意蕴
  师:回顾全文,作者先写青海柳的生长环境,然后写它的成长经历,最后将它与庸众进行对比。读到这儿,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这株柳树吗?
  生1:不。作者是在借物喻人。他想通过青海高原的这株柳赞美那些经历过严酷挫折而顽强生活下来的人。
  师:那么,你们想到了哪些人呢,能说一说吗?
  生2:我想到了霍金。他在轮椅上坐了40多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却被人们誉为“宇宙之王”。他是物理天才,更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生3: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在两耳失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坚强地活了下来,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
  师:同是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出示两幅图片:作者家乡一株柳,青海高原一株柳)命运给予青海柳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从“九十九”和“一”两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4:我体会到了它的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
  生5:我体会到了正是它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这个奇迹。
  师:是的,这株青海柳的生命史告诉我们,命运总是有太多的不公平,生活难免有太多的风雨,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要放弃。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