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1-12-29陆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1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乡土资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得以实现的根基。盐城拥有很多的乡土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立足教材,充分利用课内资源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师所使用的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活动案例,都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与目标,这些也是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部分,如课本上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语文综合性学习”、“诵读与积累”和“口语交际”等众多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这些内容,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搜集盐城地区流传的各种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讲知道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办小报,把盐城地区的重要新闻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调查周围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到了哪些字。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的旅游景点,然后试着进行口语介绍。盐城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如中华麋鹿园(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施耐庵纪念馆、海盐博物馆等。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这些景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地练习学生的口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拓展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涉及到的文章很多,有不少的文章与学生平时的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时,可以根据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来拓展和延伸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和学习,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刺激学习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而分布在学生周围的乡土材料正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乡土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也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小学生因为自制力较差,很难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学习,而借助乡土资源就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改善教学。
例如在学习课本上的《陈毅探母》和《卢沟桥烽火》时,就可以结合盐城现有的资源进行主体活动。抗日战争时期,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陈毅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新四军军长曾经长期地在盐城地区战斗。教师可以仔细地向学生讲解,关于陈毅元帅在盐城地区战斗的光辉事迹。抗日战争爆发,新四军作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新四军的发展史,帮助学生了解新四军在盐城地区抗日作战的小故事。盐城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里,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说对《水浒》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普及一下《水浒》的文学知识,带领学生查阅其他梁山好汉的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们知道了《水浒》的作者就是自己的家乡人时,会极大地提升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麋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盐城的大丰野生麋鹿保护区进行参观,然后自己收集有关麋鹿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对麋鹿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开发乡土资源,进行探索式学习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比较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造成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固守教材,对教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比较忽视,只是单纯从文字出发。在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开展探索式学习正是克服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教师可以结合盐城的资源和学生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地走进学生周围的城镇、社区、乡村进行调查访问,更为详细深入地了解家乡。然后让学生写成作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写作的素材有很多,如盐城的奇花异树、九龙戏珠——建湖县九龙口、湿地公园——东台市黄海森林公园等,除了自然景观还有西溪古韵——东台市泰山寺、荷叶亭以及范仲淹的“读书堂”等人文景观,以及淮剧、香火戏等民间艺术。盐城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教师可以把学生写的介绍盐城自然风光和景点的作文,编辑在一起,做成盐城旅游专题,在学校的报栏展览。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更加主动地去寻找周围的优美写作素材,完成高质量的作文。通过写作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优美,意识到应该为了家乡的建设更加努力的学习。同时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和领悟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乡土资源的领域也是十分广阔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挖掘、开发、利用乡土资源高度重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