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指导三策略
2011-12-29邢春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1期
阅读是小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学生读得积极了、读得富有情感了。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中依然存在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阅读感悟的现象,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呢?
一、巧妙点拨——读出内涵,读出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学生主动阅读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巧妙点拨,这样,学生才能读出内涵,读出感情。
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这一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以下一组词语: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的沙滩
轻柔的海风浪涛拍岸舒服极了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生:会。
(学生纷纷读起来,接着,我通过指名读反馈学生读的情况。)
师:你们对这些词语都会读了。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浅水湾沙滩的美丽景色的。
(出示“浅水湾沙滩”图)师:是呀。浅水湾沙滩确实很美,这些词语就写出了浅水湾沙滩的美。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种美呢?
(学生再一次读这些词语,这一次他们读得有感情多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沙滩吗?
生:老师,去年我去过青岛旅游,在那里我见到过沙滩,简直是太美了。
生:我虽然没有去过,但是,我在电视里看到过。
师:看来你们对沙滩都很有体验,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形容沙滩。
生:美!
师: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
(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以上案例中,我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以后,我再进行点拨,让他们找出这些词语的共同之处。学生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浅水湾沙滩的美丽景色的。接着,我又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溶入了课文的情境,读出了文本的内涵与情感。
二、启发想象——读出个性,读出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生天真烂漫,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式品读,这样,学生才能读出个性,读出感悟。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进行想象式品读的: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这一幅图就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情况。图和文字都是静态的,现在,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电影片段,并把这一自然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划出来,想一想这些词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当时的场面很壮观,我是从“礼炮轰鸣”、“震惊中外”这两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我划出来的词语是“群情沸腾”。从这个词语中我看出了当时在场的群众知道鸦片马上要被销毁,心情十分激动。
生:当时的工人也很激动,课文中用了一个“抛”字,这个“抛”字写出了工人对鸦片的痛恨。
……
以上案例中,对于课文内容我并没有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当时“虎门销烟”的场景展开想象,学生在想象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心情,由于每一个学生阅读的切入点不同,他们对文本也有不同的感悟,这样,学生就读出了对文本的感悟。
三、引导对话——读出感悟,读出灵性
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文本对话,学生才能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从而读出感悟与灵性,不断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理解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
师:同学们,法布尔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他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法国就有法布尔的雕像,是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假如以后你们有机会去法国,一定要到法布尔的雕像下去看一看。如果你们来到这里,你会对这位伟人说一些什么呢?
生:我会对法布尔说:谢谢你,你为我们留下了一本这么好的书,让我们在《昆虫记》中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生: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刻苦钻研的精神。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作贡献。
生:法布尔,我和你有一样的爱好,就是都爱昆虫,但是,我却缺少你的这一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我要学习你这一种精神。
以上案例中,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涵,而且充分感受到了法布尔为了科研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样的阅读,学生是富有感悟和灵性的。
总之,读文教学以读为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但是也要注重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通过巧妙点拨、启发想象、引导对话等方式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文本的意蕴,文本的情感。
(责编夏天)